本报讯(记者徐丹鹿)著名书法家张虎历经20余年编著,研究北朝社会政治、经济、书法、建筑、佛教的《北齐义慈惠石柱》一书,近日由中国书店出版。其中被认为“自欧、赵以来,未尝有金石著录”的碑帖及注译首次面世。
北齐义慈惠石柱,即位于河北省定兴县、公元569年建立的标异乡义慈惠石柱,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自清代光绪年间发现以来,著名学者沈曾植,收藏家叶昌炽、方药雨,文学家鲁迅,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罗哲文,历史学家唐长孺、刘淑芬、佐川英治等纷纷发表论文,进行测绘考察研究,认为北齐石柱是研究北朝非常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本书收录了清代以来著名学者沈曾植长达3400余字的跋文,除考证历史外,他还说此碑书法“自欧、赵以来,未尝有金石著录”;金石收藏家叶昌炽在《语石》中说,此碑“千里邦畿,煊赫名迹”“至今传本,稀如星风”;鲁迅先生辑校此碑文,并用小楷抄录了近万字有关石柱的史料;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罗哲文专门亲临考察,测绘并长篇著文,认为此石柱建筑独特,有的源于希腊与印度,又有自我,其中佛龛建筑早于日本奈良法隆寺三十年,其四柱式建筑与飞檐又被后来沿袭至今,其八面环刻,又开唐以后经幢的先河;历史学家唐长孺还就“庄田与课田”,刘淑芬还就“中古佛教的个案研究”“慈济人”,佐川英治还就“乡义与国家研究”等进行了论述。
《北齐义慈惠石柱》除收录以上专家学者的著述与图录外,作者还请书法理论家王玉池将自己整理的北齐石柱碑帖进行注译首次发表。张虎还撰文探究了北齐石柱引起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原因,剖析了其上承秦汉篆隶、下启隋唐楷书的独特书法艺术和横跨欧亚又融入自我的独特建筑,梳理了独特的“义、慈、惠”折射出的北朝社会万象。
(来源:光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