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课让年轻人蹚过一条“河”

2015年07月08日06:41  
 
原标题:创业课让年轻人蹚过一条“河”

  “开始准备创业的时候,我们一片茫然,因为已经习惯了以前学习、科研的路。现在我们发现,横在眼前的是一条河,一条从来没有蹚过的河。”清华大学博士生赵泓宇回忆,“幸亏有《创办新企业》、x—lab这样的课程和平台,它们就像母亲,牵引着我们迈出了第一步,告诉我们要注意什么、避免什么。”

  近日,清华科技园、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多位授课老师、投资人以及参加该课程的学员们约60余人聚集在清华科技园阳光厅,参加“创业行—清华大学2015《创办新企业》课程结业交流会”。

  赵泓宇的发言引来现场阵阵掌声。作为参加2015年课程的团队,他们的生物塑料项目在今年的“清华大学校长杯”上问鼎金奖。而这位看起来还有些许学生气的年轻人,也已经担任企业的联合首席执行官。

  像赵泓宇一样年纪轻轻便创业有成的学生,在《创办新企业》的课堂上并不少见。

  “课程开办5期以来,选课的91支团队中已有半数以上成立公司,通过课程直接或间接获得投资的团队超过20个,融资总额超过8000万元。”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梅萌在会上介绍。

  《创办新企业》是清华科技园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联合开设的一门研究生选修课。和学校里其他课程不同,这门课是有“门槛”的。申报课程的团队需要先提交商业计划书,经过老师们的初步筛选后,部分团队将接受面试,面试合格以后才算选课成功。已经成立公司或已有产品的团队则会有相应的优先权。

  “与其称为课,其实它更像一个商业精英培训营。”赵泓宇告诉记者,“从申报课程时的面试,到期中期末答辩环节,我们就像在面对真正的投资人一样,要把‘项目的商业价值在哪里’、‘是不是可落地、可执行’这些问题说清楚。”

  “原本我们的项目只是一个关于可降解生物塑料的科研课题,没想到答辩的时候老师建议我们实现商品的销售。”赵泓宇回忆道,“当时觉得创业还很遥远,和老师们反复交流过后才认识到我们已经具备了条件。于是我们紧锣密鼓地推出了网站,发现原来真的可以卖出去。今年4月份公司已经有了销售额。整个过程中,老师帮我们梳理了渠道,给了很多建议,我们发现创业没有原本想得那么复杂。”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创办新企业》也不同于普通课程。每节课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如市场战略、营销推广、公司法务等等,邀请创业成功的清华校友们来分享他们的经验。

  “这门课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产生了一个社群。”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说:“这种社群让上下届学生之间有了连接,学习者能反过来成为教学者,前辈反哺后辈。”

  “其实在创业初期大家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差不多,和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们吃顿饭聊一聊,很可能问题就解决了。”清华大学工业设计系学生穆道衢说,他所在的团队研发的智能自行车已经投入生产。“师兄师姐们把多年积攒下来的最接地气、最有价值的经验和人脉资源都分享给了我们。”

  随着清华大学这门“金牌”创业课影响力逐渐扩大,从周边高校慕名而来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据主办方介绍,今年9月《创办新企业》课程将登陆清华大学开发的中文慕课(MOOC)平台——学堂在线。届时,所有对创业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免费观看。(经济日报记者 董碧娟 实习生 王 丹)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