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受损终身追责”还需配套跟进

2015年07月08日00:5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生态受损终身追责”还需配套跟进

  据报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文件,创造性地提出“党政同责”、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损害生态环境终身追责等。

  网民认为,实行严格的终身追责制度,将倒逼决策者的责任意识,击中某些在环境保护上乱作为、滥作为或不作为领导干部的“七寸”。但要让追责制度落到实处,还需要出台刚性、具体、可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

  倒逼责任意识

  网民“阳阳阳”称,“实行终身追责”,即谁做的谁负责,就算调离了也难以免责。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将会坚决摒弃;为官一任,带走政绩,留下污染,将不再可行。生态建设挂钩仕途,事后追责不设期限,这让领导干部不敢再任性而为。同时,做好事后追责也要做好事先预防。将污染的可能性扼杀在污染产生之前,才是最经济最有力的环保方式,才能让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通畅。

  “在唯GDP至上的政绩观驱使下,很多干部没有将生态环境破坏当回事。”网民“彭忠富”说,我们需要的是绿色GDP,要追求生态文明,而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搞粗放式发展。这种发展方式之所以被一些干部视为圭臬,就是因为没有生态受损问责制,没有实行生态受损终身追责制,没有让官员形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施政作风。官员生态受损终身追责制抓住了治理环境的牛鼻子,值得赞许。

  完善配套制度

  有网民指出,要让生态严重破坏终身追责落到实处,还需出台刚性、具体、可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比如,生态破坏到什么程度才叫严重——事实上,生态破坏不必非要达到严重程度才追责,只要对生态环境有损害就可追责,损害越大追责力度应越大。又如,一人或多人乃至集体决策造成生态破坏,如何区别追责?还要建立环保部门和公安、司法机关联动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公众监督制度,畅通环境公益诉讼渠道,形成一股保障生态严重破坏终身追责落地的合力。”网民“何勇海”说。

  网民“杨光志”认为,现在要做的,是如何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这个需要更加细致地量化,更加贴身地与具体责任岗位和责任人挂钩,要配套具体的实践细则,让问责更加可操作。同时,亟须给出一些示范案例,形成真正的威慑效果,问责才真有警诫效果,政策法规才更有延续和稳定性。(记者 张小洁 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