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刘舒凌)“和尚都有钱”,这是近年中国社会各方对于宗教界尤其佛道教人士的一种印象。7日发布的《中国宗教调查报告(2015)》却指出,与许多人想象大相径庭,当代宗教教职人员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团体。
2013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魏德东带领学术团队对全国243个县、市、区的4383家宗教活动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中国宗教教职人员经济收入远低于当地民众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五大宗教教职人员的月平均收入为人民币506元(下同),在大众印象中“很有钱”的佛教界,其教职人员月收入为397元,属于苦行僧类型。另外,41%的宗教场所完全没有为教职人员购买养老保险,26%的场所完全没有购买医疗保险。
寺庙门票问题,近年每逢节假日必被社会大众、媒体批评。调查发现,全国五大宗教只有2.5%的宗教活动场所收取门票。舆论反响最强烈的佛教,6%的场所收取门票,略低于道教的7%。其他宗教则基本不收取门票。
调查报告还指出,佛教是五大宗教中在公益慈善方面贡献最多者,平均每间佛寺一年慈善支持为4.1万元,远高于平均数1.8万元。主办方直言,今天的中国佛教总体上依然保持了出家人宗教的清修传统;佛寺门票等经济问题经常成为舆论热点,但真实情况与此有很大差距。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