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民间珍贵古籍藏品将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

2015年07月06日07:15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海内外民间珍贵古籍藏品将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

海内外民间珍贵古籍藏品将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

  “敦煌遗书”隋代写本《大般涅槃经》长度在140厘米左右,反映出隋代造纸工艺的高超水平。

  将于7月10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的“册府千华—民间珍贵典籍收藏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海内外民间珍贵古籍藏品进行的首次集中展示。

  此次参展藏家来自大陆、台湾、美国等地。展品类型包括敦煌遗书、佛道教文献、宋元善本、明清古籍、民文文献、域外刻本、碑帖拓本等。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陈红彦介绍,此次参展的百余件藏品中,1/3都可以算得上是一级古籍善本,文物价值非常高。

  展览展出的敦煌遗书与佛经类私人藏品共三十余件,充分展示了“敦煌遗书”的重要文物价值。其中隋代写本《大般涅槃经》,不但首尾完整,纸墨字体俱佳。值得一提的是,其单纸长度均在140厘米左右,反映出隋代造纸工艺的高超水平,“敦煌遗书”中如此长度者,全世界目前仅存六件。其中三件藏英国国家图书馆;一件由北京中国书店收藏。本次展览,将两件民间收藏一并陈列,实属难得。

  此外,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手书《金刚经》、明代藏文泥金写经《八千颂般若经》、清末金陵刻经处精雕佛教版画等,精美绝伦,赏心悦目;北宋刻本《慈悲道场忏法》、宋刻单行本《阿弥陀经》、金泰和元年(1201)民间刻本《大方广佛华严经》,都是甚为罕见的珍贵文物。

  子部藏品也多为稀见品种。其中明嘉靖六年(1527)司礼监刻本《大学衍义》是明内府藏书,有崇祯帝朱由检跋,实属罕见;明崇祯刻本还源教宝卷六种书品宽大,缂丝函套,泥金题名,实为难得;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金陵胡承龙刻《本草纲目》,其初刻本国内仅知两部,此次展出的重修本是近年《本草纲目》版本的重大发现,已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集部展品时间跨度由宋至清,体裁涵盖诗、文、词、戏曲多种文体。其中宋嘉定六年(1213)淮东仓司刻《注东坡先生诗》,不仅迭经名家收藏,还身负多段佳话典故,翁方纲曾因该书将书斋名改为“苏斋”;袁思亮家宅失火,几欲为其殉身,藏家们对此书珍视之情可见一斑。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刻铜版印本《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是铜版画在中国的首次刊印,绘刻细密,版印清晰,堪称杰作。

  据悉,开幕当天,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将举办“民间珍贵古籍保护座谈会”。(记者 应妮)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