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婚率连续12年递增不能怪"陌陌"

2015年07月06日03:00  来源:北京晨报
 
原标题:中国离婚率连续12年递增不能怪"陌陌"

  原标题:离婚率12年连增不能怪“陌陌”

  据媒体报道,民政部发布《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全国共依法办理离婚登记363.7万对。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离婚率已连续12年呈递增状态。北京市离婚登记办理数量也连续12年递增,去年以5.5万余对“领跑”全国各大城市。专家称微信、陌陌成婚姻新杀手。

  反对

  社交工具是外因

  不错,微信、陌陌等广泛运用,让许多中青年夫妻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将聊得来的网友引为“知音”。这显然会诱拐一些人发生“网恋”,成了传统婚姻的“新杀手”。但社交工具只是婚姻变异的外因,而让婚姻走向死亡的依然是内因,婚姻基础塌陷,才导致分崩离析。

  人们的爱情伦理观正发生着错位和扭曲。一些男女见异思迁,喜新厌旧,视离婚为儿戏,把婚姻当跳板,所缺乏的恰恰是责任和担当。以至于将财富多寡当成婚姻基础,傍大款,嫁土豪成了一种时髦。追逐婚外情的人,则把纵情肉欲当作某种人生佳境,先前的婚誓则成了欲望的紧箍咒。要拯救日益破碎的婚姻,必须重建社会的爱情观、家庭观和道德伦理观。除此之外,则别无拯救。 (刘效仁)

  提醒

  不要“道德捆绑”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离婚率递增,显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微信、陌陌等社交工具。离婚作为一个社会现象乃至社会问题,是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挤压的结果,最终导致婚姻上演“变形记”。

  在婚姻进入的问题上,一旦融入了太多的功利和算计,也就在无形之中给婚姻留下了安全隐患。物质的丰盈和精神上的贫困一旦联手,就很容易滑向欲望的深渊。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婚姻“麦当劳化”在所难免,一些人的婚姻难免会生病甚至走向死亡。对于那些经过理性选择离婚的人们,我们要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如果先入为主的标签化和“污名化”,通常会让离婚者陷入边缘化境地。 (杨朝清)

  理解

  “小确幸”增多

  尽管离婚率连续12年递增,363.7万的数字接近发达国家,看上去似乎叫人触目惊心,但这些人的选择并没伤害他人和社会,不用置喙。

  一则,《婚姻登记条例》简化离婚手续。二则,女权意识的增加。三则,社会转型引发人口流动,家庭关系受冲击,情感凝聚力降低,人们容易“婚”也容易“离”。人们变得更加自我了,都愿意追求身边小而确定的幸福。其表现就是,喜欢多元化的生活价值,追求物质化的生活欲望。具体到婚姻,若能带来幸福,人们就会选择维系,若是徒惹烦恼,为了重新追求幸福,必然选择离婚。也就是说,离婚是人们经过“计算”的理性选择,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个人的“小确幸”(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对最终选择分手的伴侣,我们应送上诚意的祝福,做一个温情的路人甲就够了。 (赵查理)

  延伸

  物质绑架婚姻

  “我十多年来义务帮人介绍对象,介绍过的人绝对超过500对,但成功的只有一对。”长安大学雁塔校区62岁的岳勇老师感慨:“现在的人面对婚姻太在意眼前的物质利益了,哪里是谈婚论嫁?怎么会有幸福满意的婚姻呢?”

  如果“靠工资买房子是扯淡”;今天买不起房子,明天可能更买不起;青年人亲眼目睹他们的长辈、师兄师姐被“物质”折磨,为钱所累的残酷情形,那么他们若不想“物质”一点,或许自己都不答应。择偶“太物质”,本质是社会分配、社会公平范畴的问题,仅依靠经济发展、社会财富积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反而有可能随着财富的积累而加剧。唯有调整社会分配制度,在民主法制的轨道上推进社会公平进程,阶层固化等社会问题逐渐消失,人们才可能摆脱物质绑架,择偶观也会重归“面包+浪漫”。 (马涤明)

  三言两语

  你偷桃子,还怨种桃子的人和桃子。——胡天

  夫妻互相包容欠缺是离婚率增高的内在原因。奇形怪状的婚姻格式和歪理谬论是离婚率升高的外在原因。我国的婚姻乱象必须通过修法加以解决。——李尘

  没有发自内心的情、义、信仰,人类自己将自己打入现实中的十八层地狱。——仇元一

  目前的社会节奏和社会形态,家庭幸福将会日渐变成一种奢侈品。

  ——孙海

  是坏事?不是;是好事?也难说;是不成熟的表现?不是;是成熟过头了?也难说;是社会进步了?有点;是社会退步了,不可能。只是将来单亲家庭会越来越多了。

  ——葛小勇

  我们处在巨大深刻社会变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出来。要用新思维认识与适应它,不要什么事情都大惊小怪。不畏变。

  ——李煜

(来源:北京晨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