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

2015年07月01日07:46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

  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敖汉旗,这里地处偏远,却名声在外,被考古学界誉为“华夏第一村”,这里是世界粟黍起源地、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地。在敖汉旗这样一个小地理单元中,有山脉、河流、草原、河谷、沙地等,这种环境的多样性给了先民充分的生存空间。在敖汉旗的兴隆沟遗址,考古学家们发现了8000多年前的粟黍,他们已经炭化变黑,但无论形状还是大小都和我们今天种植的谷子、黍子很接近。粟黍的出现,让农耕文明有了迅速发展起来的空间,到了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人们已经进入了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在敖汉中部的山上,总能看见一条隐约可见的石脊,这是一段燕赵时期修建的长城,这就意味着这里曾经是农耕生活和放牧生产的分界处,随着小气候的不断变更,农耕和牧业的分界线也渐渐模糊,人们过起了一边放牧一边耕田的生活,到今天也未改变。现代农业在追求高产的前提下,很多品种在不断更新,但敖汉却一直用着历经几千年的传统品种,而这些传统的老品种也不会因为连年种植而退化。当地的老乡们有一套自留种的方法:每到收获的季节,他们都会优中选优,从长势最好的田块中把籽粒最饱满、穗子最大的植株挑出来,这样年年重复着同样的方法,依靠大自然的考验和人工的严苛挑选,留下来的自然是抗逆性好、又最适合当地环境的种子。和很多新培育的杂交种相比,传统的老品种产量上不占优势,但它们却和当地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最合拍。

(来源:农民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