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法师发言 张雪梅摄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爽):6月29日,以“心灵环保·世界和谐”为主题的2015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在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举行。来自国内外各地的专家学者、大德法师共聚梵净山,论道生态文明,以佛学引领心灵环保。
贵州省铜仁市市长夏庆丰在会上介绍,本届论坛旨在进一步挖掘和阐释梵净山独特的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持续发展。
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致辞时表示,来自生态环境方面的压力,已经给全人类敲响了警钟。中华大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生态文明变革,既需要从制度、政策层面进行探讨和规范,也需要很多具体的措施和实践来充实与完善。佛教是倡导和谐的宗教,有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认真挖掘佛教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内涵,从人性的层面进行深度追踪与剖析,用每一个人的愿力,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义十分深远。
国家宗教局办公室主任陈红星认为,佛教提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要懂得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这是一条底线,必须守住。
首次来梵净山参加活动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表示,佛教中“依正不二”,“身土不二”的思想,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和发展困境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次论坛以生态文明和佛教文化为主题,有助于深入挖掘佛教的环保思想和生态理念,更好地发挥佛教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得名于“梵天净土”,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著名的弥勒道场,积淀了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同时,梵净山自然环境优越,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拥有黔金丝猴、珙桐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
论坛由“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组委会主办,以中国佛教协会为指导单位,由铜仁市人民政府、贵州省民宗委、《中国宗教》杂志社、贵州省宗教学会、贵州省佛教协会承办。论坛举办期间,还举行了2015梵净山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战略研讨会、2015梵净山申报世界遗产专家研讨会和梵净山寺院祈福法会等系列活动。此外,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梵净山培训基地授牌仪式也在当日举行。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