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闻”回放
6月26日以来,我国江淮和太湖流域出现强降雨过程。中央气象台6月29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尽管气象部门已向公众推送预警信息,但许多网友反映,不时变换颜色的暴雨预警信号还是让人迷惑不已。
蓝黄橙红,对于普通人而言,不同颜色的预警信号到底代表着什么?收到不同信号的暴雨预警,公众又该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普中心的相关专家作出了解答。
据中国气象局相关专家介绍,暴雨预警信号有蓝、黄、橙、红,分为四个等级,强度由低到高,都是预警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暴雨强度。气象学上,24小时内降雨量在50.1~100.0毫米的降雨被称为暴雨,所以,相同的雨量下,如果降雨的时间越短,则说明暴雨的强度及破坏性就越强。
因此,根据以上原理,气象部门制订了相应的预警信号,并随着暴雨强度的变化随时调整。蓝色暴雨预警信号是指预警地区未来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有些地区没有这一信号),程度相对较轻;黄色暴雨预警信号是指预警地区未来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橙色暴雨预警信号是指预警地区未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红色暴雨预警信号则是指未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那么收到不同颜色的预警,普通人应当如何防范?专家指出,随着暴雨强度的不断加大,防范手段也要不断升级。当公众收到蓝色暴雨预警时,最好待在屋里,远离窗户,在室外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不要拿着金属物品或接打手机,以防雷击。收到黄色暴雨预警后,公众应尽量避免车辆在积水中穿行,城市管理部门应当检查街道、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当预警信号达到橙色时,公众应当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当红色预警信号出现时,暴雨可能已经或即将导致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地面灾害中断、输电线路中断等灾害,各个单位学校应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寻找安全建筑回避,等待降雨停止,并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记者 杨 舒)
(来源:光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