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和有的二三本院校拼命抢生源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二三本院校抢生源是为生存,而名校抢高分生源,是捍卫“江湖地位”,都具有很强的功利性。
2015年高校招生工作正在进行,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清华和北大的招生组使出了“浑身解数”抢夺高分考生。前两天,在广东执信中学,为“争抢”该校全省高考理科前十的学生叶彤,北大招生老师与清华招生老师发生了拉扯。而6月28日,北大和清华的四川招生组在微博上掀起了骂战,互指对方砸钱抢自己的新生。随后,相关微博被删除。
这样的招生骂战,实在太无聊,也令斯文扫地。大学间招生的竞争,是用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而不是用各种手段。大学在诋毁另一所大学时,也在贬低自己,更整体伤害教育形象。
对于高考高分学生,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学校,早已意识到,高分并不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并在自主招生中,探索多元评价体系,可在高考集中录取阶段,大学却为了抢状元,不择手段,这不是很分裂吗?
当然,大学采取这些手段,背后也有无奈,对于一线招生人员来说,更是如此。在目前的集中录取制度之下,大学并无多大自主权力,因此,不可能承诺学生录取,而自主招生权本是学校办学的核心权力。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学发给学生录取通知书,并承诺给多少奖学金,一名学生可获多张录取通知书再根据录取学校、专业、奖学金做出选择,是学校的正常招生模式,但在我国,大学发给学生所谓预录取通知书,和承诺给多少奖学金,是违规的。
另外,虽然明知分数并不能全面评价一名学生,但是,我国高考集中录取阶段,就是按学生分数评价、录取学生。近年来,还有一些机构对大学录取分数进行排行。在这样的录取制度和评价体系中,有多少大学不把录取分数放在眼里?近年来,我国在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可是,由于目前的自主招生名额有限,且和集中录取嫁接在一起,因此,就连自主招生也没有摆脱分数标准,所有大学都特别在意集中录取阶段的学生志愿填报,以及大学最终录取的高分段人数、录取分数线。在一些大学办学者眼里,录取分数是重要的办学政绩,如果分数线下降,就无法向师生、校友交代,因此,大学对一线招生人员是下了任务书的,为提升分数线,招生人员也就拼了。
录取分数线竞争,让招生人员不敢怠慢,按照现在的录取制度,北大、清华要确保录取分数领先,必须盯住每一个学生,万一有一名学生被挖走,录取分数就可能拉低,因此,学校会互相指责挖自己的人,而在未被录取前何来挖自己的学生一说?在焦虑的人盯人招生中,失态也就难以避免。要高的录取分,学校无法自主录取,拼命说服并确保高分学生报考本校,防止他校“策反”,招生暗战就这样上演。
这和有的二三本院校拼命抢生源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二三本院校抢生源是为生存,而名校抢高分生源,是捍卫“江湖地位”,都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有舆论认为,大学抢高分生源,也是为提高办学质量,但进一步分析大学的教育教学,就不难发现,大学的招生和培养并不衔接,招生的分数,和教学中的名师数一样,都是为学校的办学政绩服务。
大学招生骂战背后,暴露出目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些不健康生态,这其实比骂战本身更值得关注和反思。
□冰启(学者)
(来源:新京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