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师生家长谈“家风” 校长呼吁重立家训--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

北京四中师生家长谈“家风” 校长呼吁重立家训

2015年06月29日17:45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家风座谈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人民网北京6月29日电(潘婧瑶)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会举办的“家风大家谈”活动今天来到了北京四中。北京四中的师生与教育专家一道,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畅谈家庭故事,共论家风建设。

    本次座谈会主题为“黼国黻家,栉风沐雨”。 “黼国黻家”,意指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正反映了家风道德在治国齐家中的影响;“栉风沐雨”,形容人不顾风雨、辛苦奔波,则是反映了家风教育需要持之以恒,不辞辛劳。

    “爱在无声处。”这是北京四中的学生家长王文君在座谈会上谈到的切身感受。她说,孩子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父母和整个家庭的品质,因此在生活中,父母应在自己的言行上身先垂范。

    记者观察到,在会上发言的12位教育专家、师生、家长代表,在谈及自己的家庭生活经历时,无一例外都谈到了家风的潜移默化、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成长的重要影响。

    谢瑞芳老师是一名白发苍苍的退休老教师,她的女儿是北京四中94届毕业生,如今在美国从事生物科研工作。谢老师说,她的家风严格,父母和孩子一起,要从生活中点滴的小事开始,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女儿还在中学时,她就和女儿一起制定每日计划。每到节假日,她就交给女儿一本地图、一张火车时刻表,让女儿安排出行旅游,以塑造女儿独立、自信、有条理的性格。

    高三毕业生侯欣雨则说,是父亲从小渔村走进大都市的奋斗经历感染了她,乐观进取的家庭氛围也影响了她的人生态度。在不久前结束的高考中,她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然而她一想到父亲常说的话——“世上没有笔直的路”,就能够以微笑面对未来。她说,“我还有更长的路,能够有机会成为更好的人。”

北京四中学生侯欣雨发言。(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教育工作者,与会的教师和教育专家对家风的道德意义更为看重,对其基础上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的探讨也更为深入。

    家庭素质教育专家、知名作家于秀认为,当今的家庭教育过于强调“狼性”而忽视了“人性”,过于强调孩子的竞争力,使新一代太过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了人的社会化。尊重、满足、支持、和谐,应当重新成为家庭教育的重点。

    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四中,现任某大型企业CEO兼董事长的尹志尧则指出,人性的本质是竞争性,活着就必然有欲望,重点在于成为强者的同时能否扶持弱者,坚持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他教育自己的儿子,名利之上有更高尚的东西。

    “家风也需要与时俱进,现代家风应当更强调社会责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说,“钱氏家训有云: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也。”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发言。(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会上探讨的家风建设不仅局限于小家庭本身,还延伸到了家族文化基因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发展。北京四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刘葵介绍,四中每年都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题为“身边的陌生人”的报告文学,其中八成的学生写的是自己的家人。她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不说出来孩子怎么会知道呢?”

    曾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当初是爷爷用一根扁担两个筐,前面装着爸爸,后面装着叔叔,把一家子从山里挑到了城里,之后我就成了城里人。爸爸对此感激爷爷一辈子,我也是。”刘葵说,这里凝聚了一个家族的奋斗史,我们希望让孩子们都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从哪里来,这个家里的人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故事。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做总结发言时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失,我们的家族文化也曾被当作文化糟粕而遭到铲除。今天我们意识到,家族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振兴民族文化的同时,重新构建家族文化的任务也摆在了我们面前。

    “我呼吁每一个家长和每一个家庭,要对家庭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祖国未来负责,对人类美好和进步负责,从现在开始,重立家训,重建和打造家庭文化和家族文化,大力弘扬和光耀优秀的家族文化传统,使优秀的文化基因在家族中延绵不断,代代相传。” 刘长铭最后说。

(责编:潘婧瑶、肖红)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