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地省份借鉴"瑞士经验" 中瑞合作迈入"绿色模式"

2015年06月28日14:54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中国山地省份借鉴"瑞士经验" 中瑞合作迈入"绿色模式"

  新华网贵阳6月28日电(记者李惊亚、傅双琪、钟群)正在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上,一场题为“中瑞对话:山地经济、绿色发展”的分论坛吸引了众多中国和瑞士的政商界人士。

  位于中国西部的贵州省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腹地的瑞士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贵州和瑞士同是多山的地理特征,都处内陆山地地区,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共同特征,使贵州省拥有了打造“东方瑞士”的雄心。

  今年是中国与瑞士建交65周年。几十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富有成效。1982年,首对中瑞友好城市建交,今年7月1日,《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将正式生效。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环境问题。而瑞士以绿色闻名,两国以绿色经济为纽带,合作更加全面深入。

  “就全世界而言,瑞士的清洁技术行业是非常先进的,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建立清洁园区,清洁能源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得到应用,这方面瑞士有很多成功经验,可以和中国企业分享。”瑞士水务首席执行官迭哥·萨尔美隆说。

  一些与会的瑞士政商界人士认为,中瑞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一份信任,在这样的重要基础之上,能够开展重要的合作,尤其是在科学、文化、经济,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合作。

  “瑞士水利公司在中国有非常积极的业务体现,尤其是在废水处理、再生能源等方面。”瑞中友协主席托马斯·瓦格纳说,“瑞士LEP规划公司帮助云南省进行茶马古道保护计划,不仅去保存茶马古道上重要遗迹建筑,还要确保茶马古道沿线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开始在贵州投资兴业,现在有很多的投资项目,在贵州发展得非常好,未来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发展。”迭哥·萨尔美隆说。

  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已经把环保、生态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和官员非常重要的绩效指标,在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逐渐深入地参与到绿色经济的创造中,这为中瑞绿色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和土壤。

  “这一点非常重要。”瑞士驻华使馆环境、发展及人道主义援助处参赞査斐认为,不再仅仅以GDP增长作为唯一评判标准,在这方面中国展现了卓识远见。

  与会专家分析认为,中瑞双方都认识到面临的一些共同挑战,比如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但是这也带来了更多机遇,双方要有创新手段以更好应对这些挑战,而通过不断地会晤、沟通和合作,双方有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一定会想出更好的点子,去提高和改善生存的环境,实现共赢。

  “在中国发展的瑞士企业年复一年不断增加,在贵州举行的中瑞对话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活动,可以说在两国之间开启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说。

  戴尚贤表示,瑞士很愿意协助中国在基础设施开发方面更好地适应生态文明的需求。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