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看精彩内容
“你会怎样称呼比你年龄小的男同学或男同事?请从以下答案中选择一项:骚年、帅哥、哥们儿、直呼其名”。这是一款“言值”游戏中出现的考题。你没有看错,是“言值”,不是“颜值”。从某种程度上看,相比外在的容颜,一个人说什么话、怎么表达,更能影响外界对其个人印象的评价。网络时代,随着类似“骚年”这样的新词语进入日常生活,如何得体、妥当地运用网络用语,也就成了一门学问。
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无论是网络上的年长者还是新新人类,都有必要为之努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已经不局限于某个特定年龄群体了。网络与现实越来越融合,也就需要网络语境与现实语境越来越接近。这一方面体现在一些网络用语被人们在现实中接受,成为日常用语;另一方面则意味着,现实生活中说话要有规矩,网络空间也不例外。
有些语言,在年轻的同龄人之间使用,可能无伤大雅,彼此都不在意,但是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使用,就会让人感觉不得体,甚至粗俗。有些网络流行词,会在不经意间冒犯他人,进而加深双方的误会;更有一些不妥当的用语,会加重网络戾气,让理性的对话和沟通失去可能。
不知不觉,一些规范、庄重的表达,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变得陌生。“言值”游戏中,有一道题目让你理解“令尊、令堂”和“家严、家慈”的区别,这很可能让习惯网络用语的人摸不着头脑。当然,这不是说为了网络清朗,就都要让自己的话变得文绉绉。但是,在一些庄重的场合,就要知道如何使用规范语言。朋友间开开玩笑,可以用“细思极恐”这样的网络表达,但如果对正在学习语言的孩子说太多网络用语,会让他们不懂得必要的语言规范。
使用文明的网络用语,拥有高“言值”,其实就是要遵守一定的语言规范,为自己,为他人,也为成长中的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避免污言秽语污染网络空间。这是文明的底线,也是对青少年的呵护。
对青少年而言,他们对成年人使用的复杂的语言文化尚不熟悉,缺少相应的判断能力。如果青少年把不恰当的网络语言用到了错误的地方,轻则会跟人起误会,重则影响未来的成长。“护苗行动”所要达成的一项目标,就是让不文明、不得体的语言远离青少年。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仍然有机会了解这个复杂多样的网络世界,自身的免疫力也会随之加强。但是,如果从小就陷入一种混乱的语言环境,不仅不利于身心健康,长此以往,还会让整个社会的语言环境随之恶化。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让更多人认同接受的语言,才有最大的交流价值。那些生硬、低俗、恶搞的网络语言,归根结底是小众的游戏,只能流行一时,符合规范的语言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