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从明孝陵寄出的明信片亮相 贴大清蟠龙邮票

2015年06月25日18:00  
 
原标题:百年前从明孝陵寄出的明信片亮相 贴大清蟠龙邮票

  □金陵晚报首席

  都说明孝陵是南京的“明信片”,你看过清末民国明孝陵最老的明信片吗?最近,南京明孝陵博物馆从法国、美国、日本征集到14张这样的老明信片,让经历了600多年风霜的明孝陵文物,逐渐显露出当年的历史风貌。

  100多年前寄出的明孝陵明信片

  明孝陵博物馆陈列部的陆宁告诉记者,清朝末年,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这个古老又神秘的东方国度,为了向远在故国的亲友传达信息并且介绍中国,很多人都采取了寄明信片的方式。

  记者注意到,这批征集来的明信片发行时间基本都在1910年到1930年,既有当时中国、法国、日本等邮政部门的公开发行,也有上海中华书局、南京下关宝来馆、日本东京京桥关弥三郎商店、东京银座閧商店的私家印制,其中还有2张为实寄明信片。

  陆宁告诉记者,两张实寄的明信片一张背贴大清蟠龙邮票,由美国游客从上海寄往美国;另一张背贴法国邮票,为法国游客从上海寄往法国,非常罕见和珍贵,也是以往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记者看到,1911年7月18日寄往美国的明信片,图案是明孝陵石人,由于当时邮递很困难,明信片还从日本的邮局有过一次中转。而1911年6月21日寄往法国的这张明信片,风景是明孝陵明楼。

  寄到国外要盖好几个邮戳

  和明信片的影像题材一样,老明信片上的邮戳、邮票也洋溢着浓厚的历史韵味。邮戳越多意味着故事越多,邮票越独特价值自然也越高。比如一张从南京寄往美国的明信片上,从正面到背面,盖着好几个邮戳。在那个时代,一封信件的投递需要花费六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陆宁说,这次征集到的明信片,正面印刷均为当时的明孝陵照片,内容涉及明孝陵神道石象路、翁仲路石像以及棂星门、文武方门、内红门、方城明楼等陵宮区建筑遗存,这些明信片基本上都是在国外定居的中国收藏者以及旅行者淘来的,价值不菲。陆宁说,经过他们的比对,明孝陵此次征集的明信片尚未在相关出版物中刊布。

  神道上文臣武将有点“驼背”?

  “这些明信片真实呈现了那个年代的明孝陵景象,比之现在游人络绎不绝的明孝陵,这些老照片上的往日风物更显幽静沧桑”。

  据介绍,当时明孝陵的建筑遗存,殿顶及墙檐屡经兵燹已损毁殆尽,而在神道上也是杂草丛生,所以看到的景象和现在完全不同。

  也有人仔细拿今天的明信片和过去的对比,在一张石像明信片上,近百年前的象牙更加“挺拔”,现在的有点下垂;而现在照片拍摄的文臣、武将的背,甚至有点“驼背”。对此,专家告诉记者,根据几年前的测量,明孝陵石刻造型的尺寸甚至弧度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些差异,完全是因为视觉原因造成的。(记者 于飞)

(来源:金陵晚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