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农民10年写长篇抗日小说:要揭露日军侵华罪行

2015年06月24日09:30  来源:燕赵晚报
 
原标题:八旬农民10年写长篇抗日小说:要揭露日军侵华罪行

■高枢英在修改小说。 通讯员 刘金英 提供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衡水武强县北代乡杜林村82岁的农民高枢英,历时近10年的创作和修改,完成了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前仆后继》。他说:“我写这部书的目的,就是揭露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残暴罪行,纪念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艰苦抗战而流血牺牲的先烈,让人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高枢英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杜林村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堡垒村,他们家又是村上的堡垒户,他的父亲高瑞芝曾担任抗日区长。1942年,在反日寇“扫荡”中,父亲壮烈牺牲。虽然当时高枢英只有十几岁,但有许多难以忘怀的经历,除了自己参加儿童团抗日活动外,亲眼看到过日本鬼子的“三光”罪行,也看到许多军民团结英勇抗日的感人故事。“当时身为八路军的父亲出生入死投身抗日斗争,母亲和乡亲们做军鞋、掩护抗日干部,一直历历在目。”高枢英说,这些激励他一定要写一部反映抗日题材的文艺作品,也是他多年的心愿。于是,从上世纪60年代,他在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期间,在认真回顾、梳理自己所掌握的抗日战争素材的同时,一直在民间搜集发生在武强大地上的各种抗日故事。经过反复的构思,便凝心聚力地开始了一部抗战题材小说创作。令人惋惜的是,他几年奋斗的心血,精心写出的小说初稿,在“文化大革命”中丢失了。

  “还得写,不写会造成终生遗憾。”高枢英说,从2005年开始,他经过进一步的构思,重新开始了这部抗日小说的创作,定名为《前仆后继》。这时,他已是年逾古稀,虽然年老体弱,视力减退,写起字来也十分吃力,但他还是用钢笔一笔一画地写,每页纸都写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日复一日,从不停歇。

  2010年春节后,他终于完成了900多页的初稿。小说从日寇1937年9月27日侵占武强县写起,一直写到1945年5月武强县城解放,军民团结反“扫荡”、地道战、破袭战、化装进城搞侦察、巧计端日伪岗楼等故事,都写得生动感人,如身临其境。尤其是书中写到村、区、县、冀中23团及抗日堡垒户在与日寇英勇搏斗中,有许多人英勇不屈,壮烈牺牲,他们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催人泪下。

  初稿写完后,他提着书稿拿给专业人士阅看,然后一次次修改。近日,他的小说定稿为63章,共28万字。

  作为抗日烈士的后人,高枢英说,他最大的愿望便是尽快将作品出版,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献上一份礼物。记者 杨东 通讯员 刘金英

(来源:燕赵晚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