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气象设施仍显不足,大片海区气象观测几乎空白

南海区域气象设施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2015年06月21日03: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刘毅)记者近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目前,我国南海区域已逐步建立多种观测设备、手段相结合的气象观测网络,初步具备对我国南海区域关键天气气候要素的观测和服务保障能力。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介绍,南海区域是北半球天气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该区域海洋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防御台风等气象灾害,保障渔业、交通安全责任重大。中国还承担了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的为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XI—印度洋责任区(包括南海区域)提供海洋气象情报的国际义务。

  过去66年(1949—2014年)的气象数据表明,影响南海区域的台风共有659个,平均每年约有10个台风影响南海。南海区域作为台风、暴雨、强风、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高发区,一直是气象观测预报服务的重点区域。

  据了解,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逐步在南海区域建立了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天气雷达探测等多种观测业务,其中西沙永兴岛、南沙永暑礁气象站承担了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气象数据交换任务。1987年,UNESCO政府间海洋委员会第14次会议决定由中国政府在南沙群岛建立第74号海洋观测站。近年来,根据防灾减灾和气象保障服务需要,在西沙和南沙部分岛屿建成了数十套自动气象站、雷电监测站,更新改造了原建站点气象设施,提供了更加完整、质量更高的气象观测资料。

  目前,气象部门已开展南海区域精细化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及时向6000多艘船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先后建成两个海洋气象广播电台,每天播报预报预警信息10余次,遇有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会增加广播时次,可为整个南海区域渔业生产及海上作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南海海上生产活动和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海洋气象服务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加,南海海洋气象设施仍显不足,大片海区气象观测几乎是空白,亟待进一步加强气象设施建设。中国气象局将继续开展在南海区域的气象观测设施建设工作,通过构建岸基、海基、空基、天基一体化的南海海洋气象观测和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海洋气象保障能力,为航行、搜救提供更好的服务,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更好地履行国际义务。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21日 02 版)
(责编:王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