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徐简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当我们还在讨论“大妈炒股”时,大学生群体已经“披甲戴盔”,杀将上来了。
到底有多少大学生加入炒股大军,目前并不知晓,但从一些新闻报道和统计数据中可感知阵容不小。比如,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调查,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股民更趋年轻化,30岁以下的占比为12.6%,80后、90后成为股市的新生力量。《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针对大学生炒股现象进行的调查显示,有31%的大学生在炒股,其中26%的炒股学生投入了5万元以上。天津大学4月份曾在校内调查,约45%的学生有意向入市,在已经入市的学生中,83%是在本轮牛市后入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站在“改革牛”的风口,“闭着眼买只股票都能赚钱”的调侃正成为一些人的信条。而在价值多元时代,赞成或担忧大学生炒股,都可找出一箩筐理由。“股市有风险”的警告更像是老和尚念经,倒是“别怕,有国家保底”之类的“兴奋剂”愈发催人“奋进”。或许,眼下对大学生炒股赞成与否、干预与否的争论已不重要,要看到,他们“为股痴狂”的背后,有着某种社会心理的影子。
比如,缺乏理智、急功近利的成功观。当然,不排除有大学生炒股是专业实践所需,但很遗憾,我看到更多人,是把投资当成投机,把股市看成一台只负责乖乖张口的提款机。甚至,把充满风险的投资活动,当成了孤注一掷的“赌博”,企图以微小成本在牛市洪流中“大赚一笔”、“一夜暴富”——据媒体调查,有51%的同学直言不讳,自己炒股的目的“就是想趁着牛市捞一把”。看到“有肉吃”就全然不顾是否吃得到,想到别人能赚自己就一定能赚,有此盲目跟风和急功近利心态的,何止是大学生群体,在一些“老股民”和不炒股的人身上同样存在。
再如,畸形的财富观和教育观。如何获得和支配财富,不仅需要技巧,更是一门学问。有钱当然可以任性,问题是眼下在股海嬉戏的大学生,很多人压根儿没钱。媒体披露,他们的本金主要来自生活费和父母支持,比例各占一半左右。此外,也不乏找同学、朋友借钱炒股的,甚至一些人会去找投资公司做配资,直到受骗、亏损才幡然悔悟。家长又多宠惯孩子,心甘情愿替孩子“擦屁股”。
当然,免不了要提及媒体的“功劳”。的确,这可能是七八年来的又一轮“大牛市”,可不管“大牛市”如何,都该知道老子的“福祸相依论”吧?牛市有赚头,危机也时时在潜伏,一刻未远去,媒体理应扮演好茫茫大海上的“灯塔”角色。不过,看看报道,诸如“大学生成‘股神’,50万本金炒到200万”、“大学生炒股没心思找女朋友”、“班上20个男生,现在有15个在炒股,几乎都赚了钱”等新闻比比皆是,甚至有媒体专门对大学生炒股做轮番报道,必要的风险警示少之又少。一些媒体营造的“全民炒股”、“包赚不赔”的舆论氛围,也促成了大学生“跑步入市”。
大学生炒股,说明他们已不是只顾闷头学习的“读书郎”了,而是有敏锐的嗅觉。希望他们能从“大牛市”中嗅到一点“博傻理论”的气味:在这个世界上,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后一个傻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