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规模和力度是空前的

2015年06月20日07:21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棚户区改造:规模和力度是空前的

  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强化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会议明确2015年至2017年改造各类棚户区180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的目标。“尽管取得显著成绩,但还处在爬坡攻坚阶段,与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目标相比,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今天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透露,下一步将创新融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相关改革。

  棚改扩围:“三年计划”规模空前

  作为历史的“欠账”、城市的“伤疤”,棚户区一直是危旧住房集中区的代名词。棚户区改造,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容貌,更关系到千百万家庭的安居梦。去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部署有效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的困难和问题,棚户区改造力度持续加大。目前,我国棚户区改造已取得显著成效。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4年,全国共改造各类棚户区2080万套,其中,2013年至2014年改造各类棚户区820万套。

  “通过改造,几千万群众得到了实惠,房子新了大了,居住环境有所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推进棚户区改造,不仅使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增添了生活的信心,而且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王宁表示。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明确2015至2017年改造各类棚户区1800万套的目标。“三年计划的改造力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王宁透露,为完成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住建部将加快棚改项目建设,做好土地征收、安置补偿等前期工作,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同时,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缩短安置周期,满足群众多样化居住需求,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提效增速:安置方式“双路并举”

  “最早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时,主要采取新建住房的安置方式。去年以来,一些地方尊重棚改户的意愿,货币化安置的规模逐渐加大,实际上形成了货币化安置和实物安置并举的局面。现在我们更强调棚改要和利用社会存量房相衔接,推进货币化安置方式。”王宁介绍说。

  据了解,去年以来,国务院对棚户区改造做出新的安排,提出用存量住房作为棚改安置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棚改安置房。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在棚改中要推行货币化安置,利用社会存量房来加快棚改户安置。

  为何做出这样的安排?众所周知,棚户区改造的正常周期一般较长,从房屋征收、拆迁、建设安置房、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到最终入住,整个过程至少要经历两到三年的时间甚至更久。“采取实物安置与货币化安置并举的措施,可以有效利用存量房,棚户区居民从棚户区搬出后可以尽快住进新房。”王宁表示。

  创新机制:积极推广PPP模式

  按照三年1800万套的棚改目标,今年要完成580万套。资金来源是关键。2008年至2014年,中央已累计安排棚改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补助3000多亿元。今年中央为支持580万套棚户区改造工作,专门安排棚改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1494亿元,力度明显加大。

  然而,仅靠政府投入还远远不够。“今后要积极创新融资机制,吸引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棚改工作的支持。”王宁表示,具体而言,一是推动政府购买棚改服务的方式,开发银行依据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协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贷款。二是预算安排政府购买棚改资金不足的市县,要把省级政府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优先用于棚改。

  目前,不少地方已通过配套建设一定比例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商品住房,采取“肥瘦搭配”、区域平衡的项目打捆做法,吸引开发企业参与,提高改造效率。“在棚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今后将主要推行特许经营等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施主体可以依据特许经营协议等PPP合同进行市场化融资,开发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可依据协议给予贷款。这种方式有巨大的潜力。”王宁说。

  (记者 冯 蕾 陈 晨)

(来源: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