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检验检疫系统开启区域一体化

2015年06月17日16:49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丝绸之路经济带”检验检疫系统开启区域一体化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中国十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7日在青岛签署区域一体化合作协议,将通过检验检疫业务流程再造,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跨辖区检验检疫一体化作业,预计可为企业节省20%到30%通关成本。

  “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的十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包括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这是目前全国检验检疫系统5个区域一体化中覆盖地区最广、跨度最大的,从山东青岛到新疆阿拉山口直线距离4000多公里,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既连接长江经济带,又衔接东北。

  国家质检总局通关业务司司长山巍介绍,“丝绸之路经济带”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主要内容包括打造一个“平台+中心”、两个“清单”和三个“一体”,实现区域内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基础上的“出口直放”和“进口直通”,促进贸易便利,释放改革红利。

  一个“平台+中心”,即“货物数据平台+虚拟审单中心”,区域内各局信息互通,共用一套审单规则;两个“清单”,即出境货物负面清单和入境货物负面清单,对列入两个清单外的出入境货物实施一体化通关模式;三个“一体”,即实施检务管理一体化、企业管理一体化和货物管理一体化。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区域内10局之间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域限制,将原有口岸与内地检验检疫机构之间的流程进行再造,删繁就简,减少企业往返次数,实现一次报检、一次检验检疫。”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周建安说。

  自7月1日起,对于未列入“负面清单”的进出口货物,企业可选择便利的检验检疫一体化通关模式。以乌鲁木齐企业从青岛口岸出口水果罐头为例,在一体化模式下,企业可直接在乌鲁木齐报检,经产地检验检疫合格后在青岛口岸直接签发通关单,不需像以前一样再到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换发通关单。

  据统计,2014年产地为区域内九省区从山东口岸出境的货物共计28313批,16.68亿美元;从山东口岸进境目的地为区域内九省区的货物共计4007批,35.25亿美元。

  实施区域一体化后,数万批货物可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检验检疫,可最大限度缩短流程,让企业省却奔波之苦,为企业节省20%到30%的通关成本。

  据了解,区域内10局还将开启“属地备案、通报通签”的原产地证签证一体化模式,在属地完成备案企业,可自主选择在区域内任一局申请签发原产地证书,将有助于推进中韩、中国-东盟等自贸区发展。(记者张旭东)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