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各省去年平均工资相继出炉。北京城镇非私营单位与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排名均第一,河南则垫底。显而易见的是,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收入要比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收入高出一大截,以北京为例,两者的差距几乎成倍。
平均工资一出炉,不出意外,各地网友又喊“拖后腿”了。其实,拖后腿的不光是平均工资,还有私营与非私营之间的差距。以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为例,201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1572元,而私营单位仅38689元,两者相差0.6倍。毫不客气地说,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的差距,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公平与居民的幸福感,也对私营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无论依据官方数据,还是从公众直观感受,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之间的差距一直存在。考虑到中国的国情,一定程度上说,适当的差距是正常的。但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的工资差距过大,则是不合理的。
从非私营单位的角度看,无论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国企,平均工资都处于整个社会的中上游。以国企为例,上一轮兼并重组及国进民退之后,一些效率低的国企已经退出市场,剩下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甚至相当一部分是垄断性国企,靠垄断地位获得的超额利润,工资自然水涨船高。
我们再从私营企业的角度看,中国大部分私企在世界产业分工中还是中低端为主,所以工资偏低。另外,虽然有些私企收入也不错,但在整个私企中的占比较小。而且,有的企业家从自己角度考虑,工资协商制度落实又不够,导致私企支付的工资偏低。
对此,我们也不用太悲观。首先,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的说法,平均工资统计数据与个体感受差异大,是每年数据发布后常有的反应。由于工资分布是典型的偏态分布,所以多数人的工资水平会低于平均工资。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显示,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7.1%,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9.0%。从这个角度看,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速较快。但要进一步缩小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之间的工资差距,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可能逐渐缩小私企跟非私营单位之间的平均工资待遇,但是要看后期的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如何,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国企限薪进展。
另外,通过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企业职工有了制度保障,提高工资也更有底气。同时,相关部门应该为私企减负,让私企更有能力和意愿为员工加薪。从根本上说,需要营造更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打破私企投资玻璃门,如此才能激活市场活力,有更多的私企可以在产业中上游中占据更好的位置,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员工收入方能水涨船高。
而如果从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世界产业分工的角度看,随着中国经济质量的提升,无论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的工资,未来都会得到提升。但这个过程有快有慢。如果我们的结构性改革目标能够早日实现,市场能够真正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决定性手段,更多的优质私企有机会发展起来,私企平均工资的快速增长不用愁。
(来源:钱江晚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