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孔》的文化传承之路

2015年06月15日08:15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中国面孔》的文化传承之路

  电视节目《中国面孔》剧照。资料图片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文化快速涌入中国,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达到空前繁盛。与此同时,外来文化的影响充斥着中国人的视野,尤其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外来文化甚至分散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注意力。人们对于外来文化的过度关注,使得沉淀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与挑战。山东卫视《中国面孔》的出现,顺应了当下文化传承的需要。较之去年第一季单纯的面孔文化,《中国面孔》第二季将视野拓宽,从面孔文化转向人文,更接地气,更贴近人们生活。

  纵观当今的电视节目,种类繁多的综艺节目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较之一夜间如井喷般出现的各类真人秀节目,山东卫视《中国面孔》坚持寓教于乐的方式,利用轻松快乐的编排手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巧妙地包装,既让观众开怀一乐,又达到了文化传播的目的。在节目内容的选择上,第二季的《中国面孔》将文化范围进行了拓展,涵盖了影视、娱乐、生活、科技、工农商等各个层面,使节目内容更加多元化,增加了这种文化节目的可看性。

  在2014年《中国面孔》第一季中,竞答题目围绕中国人的“面孔”涵盖了历史、科学、人文,甚至考古、人类学等领域,将文化类节目朝着纵深牵引,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的面孔文化。在第一季中,通过面孔的展示使观众了解到诸如“曹操后裔”“李白的故乡究竟是哪里”等历史类话题,“山东人祖先的面孔”“中国大众脸”等考古类话题以及“北方人为什么是单眼皮,南方人是双眼皮”等生活类话题。第二季《中国面孔》在第一季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并深入挖掘面孔背后的文化。将面孔转向人文,是本季《中国面孔》最大的升级和改良。以横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人物”为切入点,用不同时代人物的故事来映衬当时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

  在第二季已经播出的节目中,不仅涉及教育学家蔡元培、张伯苓,文学家杨绛、顾城,艺术家李自健、吴冠中等,而且还有企业家年广久,音乐家王骆宾、邓丽君等被大众所熟知的人物,这些“中国面孔”直观展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在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著名画家吴冠中因不满自己作品中的瑕疵,一把火将其三百多幅作品全部烧毁,来实现他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杨绛、顾城、严定宪以及李霞卿等中国式“面孔”,向观众展现了当代中国人应有的精神面貌。《中国面孔》第二季以人物为切入点,展现了不同中国人的精彩面孔,讲述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文化故事,节目在向观众展现丰富多样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中国精神。在节目里所展现的每一张亲切的面孔,感动着无数观众,在这里不仅有欢乐、有知识,更有感动和泪水。

  让文化议题走综艺路线,借助电视平台以及网络传播的力量在当下社会中产生更广泛、更积极的影响,历来都是电视节目创作的难点,但《中国面孔》却能脱颖而出,这说明人们对文化传播的需求和认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丢了“根”和“魂”,民族就没有了根基。如何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得民族的“根”和“魂”一脉相承,在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是当下电视节目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来源: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