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是中国法律的文化符号

2015年06月13日08:15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皋陶是中国法律的文化符号

  皋陶对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和文化的形成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文明所特有的法律都有其形象之表征,如古希腊有为守法视死如归的苏格拉底。在中国,其形象有三个:人——皋陶;神兽——獬豸;器物——鼎。作为器物的鼎,现在依然留存;神兽獬豸,也在法字的解说时被广泛提及,且还流传海外;而皋陶,却几乎被人遗忘。实际上他才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缔造者,他才应该是中国法律最确实的形象。

  对于皋陶对中国法律发展的影响,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皋陶与中国传统法律的具体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皋陶之为人,已成为一种符号化的形象,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深入人心。皋陶的形象为世人所认同,特别为士大夫阶层所认可。当然,皋陶的形象也不完全是正面的,他的形象与中国古代对法律的认识结合在一起,被认为是严厉,甚至是凶暴的。

  其二,有关皋陶的言行记述已成为重要法律文献的必录内容。如:《汉书·刑法志》《晋书·刑法志》《明史·刑法二》,唐代杜佑之《通典》、宋代郑樵之《通志》、宋元马端临之《文献通考》中都基本上也录述了与《尚书》类似之关于皋陶的内容。

  其三,皋陶的主张代表了中国法治之理想。沈家本称:“舜之称皋陶曰:‘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是刑者非威民之工具,而以辅教之不足也。以钦恤为心,以明允为用,虞庭垂训,其万世所当取法者欤?”其认为皋陶的法律主张可以为后代万世所效法。

  其四,皋陶之言行为后人的法律评价提供了参照的标准。古人多以皋陶行为为论断法律行为的假设前提。最著名的是孟子的瞽瞍杀人论。孟子认为,如果君主舜的父亲杀人犯罪,皋陶也会依法惩办。因为皋陶已经得到了舜的授权。

  其五,皋陶之言行也为后代士人、学者评议法制之根据。如苏轼曾作《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言:“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师。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严,而乐尧用刑之宽。”钱大昕撰《皋陶论》,对苏轼于皋陶的误读进行了学理和义理上的纠错。(作者为中国法律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