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财政资金用到实处

2015年06月13日05:46  
 
原标题:把财政资金用到实处

  近两个月来,国务院常务会议3次研究部署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缘何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因为这项工作事关稳增长、调结构大局,当前亟需把存量财政资金盘活起来,并将其用好、用到位、用到实处。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也呈个位数的低幅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增效加力,一方面需要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减轻企业负担,一方面需要扩大公共支出,以拉动投资和消费。一减一增之间,财政收支矛盾势必凸显。

  当前稳增长不依靠“强刺激”,而是着力通过改革释放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在这种情况下,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统筹财政资金使用,成为一个关键性的政策选择,也是创新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

  大量财政存量资金的存在,是多年形成的问题,主要由于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到位等原因,加上财政现金收支不匹配,以及一些地方官员懒政怠政,才最终使大量财政资金沉淀下来,变成“死钱”。这种对财政资金的低效率管理,造成了资金的巨大时间成本损失。在目前稳增长任务越来越重,财政收入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迅速让闲置资金活起来,并将它们迅速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这项工作时提出的8条重要措施,不仅着眼于盘活,同时还突出“统筹使用”。这就要求各地各部门不仅要将沉睡的财政资金“唤醒”,还要着眼于推动经济增长的大局,将这些资金统筹安排使用,避免资金使用“碎片化”,用出效益、用出效果。

  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首先要致力于稳增长。各地各部门要及时高效使用结余结转资金,把这些资金投入到经济运行体系中;对于长期闲置的资金,财政部门要收回后统筹安排,用于水利、交通、保障房等重点建设领域,增加公共投资,更好地发挥稳增长效用,同时满足多方面民生需求。

  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还要着眼于调结构。财政资金使用不能“撒胡椒面”,要找准资金投向的着力点,发挥财政资金对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资金的每一分钱都尤显珍贵。稳增长、调结构任务急迫,各地各部门应雷厉风行,迅速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盘活、统筹使用好财政存量资金,使这些资金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发挥最大效用。(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才道)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