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校园门口现103岁乞讨老人
6月9日,一则“103岁老人在郑州街头乞讨”的消息传遍网络,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却要沿街乞讨,不免令人心酸。6月10日,河南商丘市人民政府通过微博回应:已于凌晨4点找到老人,经了解,老人有三儿两女,享有300元老人补贴。老人出来乞讨是为了给小儿子贴补家用,一年下来要给儿子一两万。闻讯赶来的老人儿子表示,没有对老人照顾到,心理很惭愧。不懂法,也不知道咋办。回家后,一定把父亲照顾好,不让他再出来。(6月10日《河南日报》)
点开新闻后的网友点评,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是几乎不能想象的事情。是的,谁能够想象,一个103岁的垂垂老者不是呆在家中,接受子孙几代的细心照料,而是弯腰拄杖在闹市中乞讨。作家巴金说,活得越久也越痛苦。而当一个103岁的老人独自在外乞讨三四年,竟然没有人“察觉”,并无其他的救济,置其于随时可能发生危险的现实境地,此种空白,又岂是一个痛苦可以形容。让103岁的老人走上街头,不体面地乞讨,它只能是社会性的耻辱。
所有相关的人,都应该为如此一幕感觉羞辱。这不仅包括老人的子女,同样包括那些城市中的救助机构,以及曾经邂逅过老人的普通市民。从新闻中的内容来看,该位103岁的老人乞讨已有多年,他经常穿着破旧上衣,拄着木棍,走路颤颤巍巍。一个长期在固定区域乞讨的老迈者,为何被路过的市民习惯性疏忽了?是不是我们早已将其等同于职业乞讨者,而忽略了其“高龄者”的特征。同样的是,对一个多年流浪于此的老迈者熟视无睹,救助机构的失职已毋庸置疑。
我们需要抒情,亦需要冷静的叙事,在指责子女不孝、机构失职的同时,或许还要看到一些真实的情状。如同新闻所指出,老人虽然有三儿两女,但女儿已嫁于外地,他更是和家境最差的小儿子一起生活,所以老人不得不外出乞讨给其贴补家用。另一方面,按照当地民政部门和镇政府的说法,老人已经享受了百岁老人的补贴三年(300元/年),在其看来,政府部门已经尽到了责任。那么,在子女俱在、政府部门又非完全置之不理的前提下,103岁的乞讨老人为何会出现?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偶然,但我更想说,它让我们更近地触摸到了农村养老的现实困境,那就是:即便年过百岁,农村老龄群体的养老依旧主要由子女来承担,倘若子女不孝,又或者是家境不宽裕,养老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
和农村子女养老的不确定性相对应的,又是政府养老力量的介入不够。在很多时候,民政部门只能进行数量有限的经济补贴,而对农村老人的具体养老生活关心不够。先有子女的放任自流,后有政府关注的非常态,如此自然有了103岁的乞讨者。
在被“发现”之后,这位103岁的乞讨者将何去何从?老人的小儿子表示,以后一定把父亲照顾好。说实话,我不太相信这样的保证,因为小儿子本身的家境并无任何的改变。我只希望舆论的聚焦,能倒逼当地政府加大对农村养老的关注力度。既督促子女尽全力来孝敬父母,亦让政府力量更多介入到养老事务中。新闻中说,10日凌晨,民政部门在郑州一废弃板房内找到了老人。让每一个老人都不至于住在废弃板房、不至于流浪于街头,政府部门需要主动做的,还有很多。(王聃)
(来源:西安晚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