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行进中国·美丽乡村)义乌“淘宝村”电商——互联网思维下的反哺情怀
金文进与他的“土味道”红糖电商推广团队
陶克斌向记者展示她的创新产品线纺拖把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茜婷):在素有中国“网店第一村”美誉的义乌青岩刘村,有着许许多多青年人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故事。然而,在这些光芒耀眼的互联网神话背后,最打动人的是那带动乡亲勤劳致富、回馈家乡父老的意识和劲头。
传统农产品红糖是义乌的特产之一,尤以古法加工见长,手工生产是其特色。虽然当前作坊式的生产依然存在,但随着技术和设备的革新,特别是融入互联网思维的营销手段,整个义乌红糖产业呈现出崭新的生命力,“我们自己的一个定位就是怎么样把农副产品加上互联网思维来做。因为义乌红糖应该很出名嘛!那红糖这一块呢,我们本身从来源上把控品质,做了之后呢我们在营销上可能会主打女人红糖。就是如何去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这个是我们想去做的。”
说话的是来自青岩刘村义乌工商学院创业园的金文进,一名典型的电商老板。金文进相信,对于红糖这类偏功能型的农副产品,只有依靠互联网的营销手段,才能刺激消费、增加量产,最终带动原材料和初级加工的价格水平提升到反映其市场地位的合理区间。他有这样的论述并不奇怪,在“互联网+”的浪潮中,青岩刘村里的一切经营都绕不开“经营头脑+互联网思维”:通过准确定位、树立品牌,来增加产品附加值,再依靠自营电商平台的销售和针对大型电商的供货,来实现产品销量指数级的提升。但显然,这不是这位年轻创业者的全部思想,“现在我们都在讲农产品电商,其实农产品电商很大的一个价值就是为农民真正带去了实惠。”
除了企业致富以外,金文进最大的成就感在于能够让处于产业源头的乡里乡亲们共同品尝到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甜头,“其实我们最开始做的时候,义乌的红糖只有5、6块钱一斤,到了去年底的时候,榨糖的时候,就是核心产地那里,红糖一斤15块钱,还买不到。我觉得这是对农户实实在在的收益。”
同样不忘带动村民致富的经商者还有陶克斌。她刚刚开办了一家家居用品公司,主打针织类产品。性格爽朗的她是自家企业最好的代言人。她向记者介绍了一款她出售的线纺拖把:“效果是什么效果呢?我自己家里哦,我一个星期(用这个拖把)拖一次地,然后用咱们的餐巾纸可以擦不黑,地拖得特别干净。所以说我就想推广这个,所以我这次就拿这个去参赛了。”
陶克斌所说的比赛是当地推广电商平台的“网店设计大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女老板,陶克斌有着自己的拳头产品,有互联网平台,还有参赛的勇气和宣传的意识,着实让人佩服。而更让人对她心生好感的是,她贫寒出身却不忘本的可贵品质,以及长年默默资助儿童的母性情怀。
陶克斌将公司的一条生产线交给了老家村里的留守母亲们,让她们可以在家里利用空闲时间参与手工编织,贴补家用。这样她们就不用同丈夫一样跑进城里打工,留下可怜的孩童,“我是从农村很辛酸长大的,我看到农村的一些报道经常会流泪,看到他们就难过,知道吧?我现在是这样的,我希望我这个产品推广出来能够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这是我最大的愿望。我就想通过这种渠道,一个是提升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居家生活(品质),同时能帮助他们(留守儿童),我觉得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陶克斌表示,她曾先后资助过4名贫困及地震灾区的儿童求学,“我自己也是有资助对象的,我们一直资助了有十几年了吧,一直没断过。而且之前那个资助的事情我也没往外说过,就是觉得,也没有必要去说,但是我现在做这个项目,是不是说一下会有一点那个(宣传效果)?”
为了企业的更好发展,为了帮助更多的母亲和儿童——这就是陶克斌质朴的心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快速的互联网思维和悠久的传统美德之间的完美融合,浓厚的商业氛围与绵厚的情感积淀交织与共。反哺乡亲、回馈社会在“淘宝村”人看来,就是义务,这也让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更深刻地记住了义乌。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