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0日电(记者 黄玥)在台湾宜兰县苏澳镇,有个叫白米社区的地方,这个“白米”并非指“大米”,而是指当地盛产水泥原料石灰岩。几十年来,由于当地开建多家石灰矿产加工厂,造成严重的粉尘污染。因此白米社区一度被评为空气污染落尘量第一的矿业区。
就是这样一个环境差的社区,经过十多年的“社区营造”,从“污染最重”的社区,逐渐发展为环境舒适、人文优美的“木屐之乡”,成为“社区营造”的成功典型案例。
由中国慈善联合会主办的2015海峡两岸暨港澳慈善论坛近日在台湾举行,与会嘉宾此间参访白米社区,探究白米社区是如何一步步推进社区改造的?
为了找回社区的生机,1993年白米社区成立“白米社区发展协会”,从环境监控为抓手,采取“先改造小区、再要求厂方”的策略调整社区营造方向。
在当地政府和各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白米社区居民对当地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减少水泥制造和采矿业对环境的污染,使社区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在此期间,当地居民发现白米社区的山上出产一种名为“江某树”的木材,木材质地坚硬很适合制作木屐,而当地也曾盛行木屐工艺。
因这项意外发现,当地居民决定利用这项资源进行社区文化资源开发和产业转型升级。
秉持“木屐不外销也不扩大生产”的理念,社区居民让通过生产、制作、销售让木屐工艺重新复活。除了成立“木屐博物馆”,有驻馆艺术家外,游客可参与体验,亲手绘制木屐。至此,特色的木屐社区文化,成为当地一景。
随后,在政府推动“社区总体营造”的政策下,白米也启动社区总体营造“列车”。多年来,社区居民开发出木屐文化产业,并通过社区组织的经营,让社区生活文化与产业充分结合,建构白米独有的社区文化产业形式。
白米社区负责人认为,白米社区营造是一个全面改造文化面貌、环境景观和生活品质的长期过程。社区文化的建立必须唤醒社区文化认同,加强居民的参与感,在建立共识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路径,使“木屐之乡”成为社区引以为傲的特色。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