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理性看待外贸数据波动

2015年06月09日06:16  
 
原标题:经济日报:理性看待外贸数据波动

  海关总署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外贸依然呈双降态势,出口降幅虽有所收窄,但进口降幅继续扩大。这表明当前外需仍未实质性改善,而内需依然疲软。

  这样的数据,让市场人士或有些沮丧和遗憾,甚至有人感叹“中国外贸已跌入悬崖”,是“扶不起的阿斗”。

  数据不算好看,的确是事实;而就此作出上述判断,既不理性也与实际不符。以出口为例,受外部需求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呈现的是“V”形走势,尤其是3月份以来,我国出口降幅逐月收窄,行业整体回暖迹象已较为明显。

  和诸多宏观经济数据一样,外贸增速是以去年同期增长为基准测算出来的数值,对比基数的高低,直接决定当期增速的快慢。前5个月,我国出口之所以出现持续的负增长,这与去年同期较高的对比基数不无关系。若剔除这一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外贸出口仍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增长区间。

  目前,我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出口约占全球份额的12.2%,这意味着出口哪怕只增长0.1个百分点,都会对应着巨额的出口量。与此同时,我国外贸发展也步入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不再追求“大进大出”,而是更加注重寻求新常态下质与量的新平衡,进而实现“优进优出”的外贸目标。

  尤须指出,外贸数据的波动,正是其结构变化的一个反应,背后酝酿着传统外贸模式的终结及新外贸模式的形成。这一过程中,速度已不再是最重要的指标,我们更需关注的是外贸结构的优化、外贸方式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外贸质量的提升。

  理性看待外贸数据波动,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视角看待数据背后的深层次变化,既要对传统指标进行分析研判,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拓展和完善相关指标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外贸增长。(作者:顾 阳 原文刊载于经济日报6月9日第五版)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