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8日发布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7.8%。其中,出口5.4万亿元,增长0.8%;进口4.07万亿元,下降17.2%;贸易顺差1.33万亿元,扩大2倍。
5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97万亿元,下降9.7%。其中,出口1.17万亿元,下降2.8%,降幅较4月继续收窄3.4个百分点;进口8033.3亿元,下降18.1%,已经连续八个月负增长,连续五个月两位数负增长;贸易顺差3668亿元,扩大65%。
据海关统计,前五个月,我国对美国、东盟出口增长,对欧盟、日本出口下降。原油、粮食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铁矿砂、煤、成品油进口量减少,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铁矿砂、原油、煤、成品油等进口均价分别下跌了45.8%、46.6%、20.2%和37.9%。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指出,5月数据显示出口竞争力明显走弱。当前出口形势较严峻,制造业PMI出口订单指数连续八个月低于50%,非制造业出口订单指数连续四个月下降至47.9%。受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走强、企业用地用工成本压力以及去产能压力,传统低附加值的出口产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作用减弱。
不过,他也表示,5月出口同比跌幅收窄,出口形势正在好转。经测算,5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实现7.8%的中高速增长,对欧盟、日本、东盟、中国香港的出口跌幅都连续两个月收窄。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前五个月进出口数据来看,外贸形势仍没有根本好转,出口降幅从4月开始收窄,5月进一步收窄,如果形势不再恶化,那么未来数月出口增速有希望由负转正。5月进口下降幅度超出预期,负增长态势短期恐难以扭转。总体而言,完成全年外贸增长目标难度非常大。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持续下滑。5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5,较4月回落0.9,连续三个月下滑,表明今年年中我国出口压力仍然较大。中金公司预计,随着三季度美日欧经济增长前景改善以及四季度大宗商品价格高基数效应减弱,下半年中国出口需求将逐渐回暖。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