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为中国考生打造更公平的圆梦之路

2015年06月07日19:31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高考改革为中国考生打造更公平的圆梦之路

  原标题:高考改革为中国考生打造更公平的圆梦之路

  新华网北京6月7日电 小雨过后,西北干燥的空气中也有了一丝湿润,“70后”家长田磊把儿子送进银川二中的考场后,依然驻足在校门口。与他一样,几十名家长或坐在志愿者带来的椅凳上,或直接铺张报纸坐在路边,陪伴着正在考场中“征战”的子女。

  6月7日上午,高考如约而至。这场全国性考试不仅是中国近千万莘莘学子升学逐梦的“大考”,更关系着他们及其家庭今后的人生轨迹。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这项参考人数与规模世界罕见的考试就一直“行走”在革新之路上。

  与以往不同,2015年高考遇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改革节点。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后,一系列改革新政陆续出台,呼应中国考生对高考公平的热切期盼,为高考带来了诸多变化。

  北京今年取消“奥赛省级一等奖”“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项目,同时取消“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的加分项目;辽宁今年高考加分考生减少了一千多人,取消了“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等加分项目和全部地方性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项目;宁夏今年的高考加分政策大幅瘦身,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项目加分……

  去年颁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规定,从今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业内教育学者表示,长期以来,原本为引导全面教育的高考加分项目,在一些地方异化为权力寻租的工具,严重损害了高考的公信力。清理加分乱象,将有助于重塑高考改革公平公正的核心价值。

  据了解,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也将从2014年的95个陆续减少到2018年的35个,减幅63%。有30个省份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实施方案已报教育部备案。

  令人关注的还有,从今年起,中国高校自主招生将在全国统一高考后、公布高考成绩前进行,申请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且达到相应要求后,方可报考高校自主测试。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表示,这项改革突出了统一高考的权威性,可减少自主招生可能出现的“操作”空间。

  2003年以来,中国在90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试点,每年通过该渠道录取的考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据悉,今年参与自主招生试点的90所高校已全部公示2015年自主招生报名审核通过名单。

  特殊考生获得了更多特殊“关照”。今年5月,中国教育部、中国残联联合出台《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这是中国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专门制定的管理规定。该规定为残疾人考生提供了一系列“便考”措施,其中就包括脑瘫考生考试时间可延长30%。

  据悉,今年吉林省共有三名脑瘫考生,都享受到了延时优惠政策。吉林省考试院为他们设立了专门的考场和监考人员,选择题答案可以不必填涂到答题卡中,而由专门的阅卷老师进行批阅。

  “原本书写困难的孩子知道这个消息后,恢复了自信。他现在想考金融专业,将来当一名金融专家。”脑瘫考生徐永琛的父亲徐明国说。

  除了上述全新举措外,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考试、扩大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数、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高校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等一系列革新变化,正在稳健扎实地进一步提升高考的公正与科学系数。

  教育改革研究专家表示,中国的高考改革不是孤立的改革,需与其他领域内的教育改革协同好、衔接好。虽然当前的高考改革与人民期待和社会呼声尚有差距,但更应鼓足勇气、直面矛盾,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呼声最急迫的地方改起,循序渐进,扎实推进,让已经驶入改革快车道中的中国高考更加契合人们对教育公平、公正的热切诉求与期待。(参与采写记者:刘明洋、艾福梅、李双溪、赵梦卓、吴晶、余靖静、赵琬微、王莹)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