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治好人才的户口“心病”

2015年06月06日07:58  
 
原标题:上海:治好人才的户口“心病”

  有户口可以创业,没户口也可创业。但是在当前条件下,有没有户口表达的是一个城市对于人才的态度,能不能治好各类人才的“心病”,也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创新成色。

  近日,上海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其中关于破除人才沪籍“关卡”的意见引起了各方关注,长期困扰上海各类人才的户口“心病”,也有望得到初步解除。上海此次力图在引进人才的沪籍问题上实现突破,也集中体现了上海在打造科创中心上的努力。

  资料显示,上海现有人才总量458万左右,在全国位居前列。但对照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需要,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明显短腿。《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意见》共有22条举措,其中6条与人才建设直接相关,主要分为3类,一是人才引进政策,包括针对国际和国内两类人才的不同举措;二是人才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评价和激励方面;三是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包括众创空间等人才事业发展环境,以及医疗、教育等人才生活保障环境等。专家表示,这些举措释放出一个明显的信号,上海将实施更为积极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上海要参与全球创新活动,必然要在全球范围内集聚人才。《意见》明确了外国专家证放宽年龄限制、在沪留学生直接留沪就业等政策,目的就在于集中解决人才引进中的一些“关卡”问题。此外,在引进外国专家方面,还受到国内就业年龄规定的限制,一些超过就业年龄的顶尖专家因此就遇到了“关卡”。专家建议,上海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可以试点实施海外技术移民制度。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国内人才引进政策。近年,国内人才进入上海的门槛还比较高。因此,不少专家建议,在国内人才引进方面发挥户籍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形成明显的倾斜重点,对4类重点引进人才,即创业类、风险投资类、技术职员类(务工型)和学术创新类,在居住证积分、居转户、户籍直接引进3个梯度上实行不同的政策突破。

  沪江网联合创始人于杰表示,对于广大创业者来说,最关注的是人才政策,并非没有“户口”就不能创业了,而是户口代表了上海对于创新创业行为的尊重。(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