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与理智》约瑟夫·布罗茨基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4月
他像写诗一样写散文,大量的明喻、隐喻,还有常人无法抵达的宽广悠远的想象。几乎每篇文章都有这样的段落,只要稍加断行就成了诗。
最近一段时间,布罗茨基的名字不断出现在各种读书微信公号上,特别是他的《怎样阅读一本书》在今年的读书日更是掀起了一股强劲的风。这篇文章选自他的《悲伤与理智》一书。他说:“既然我们全都是将死之身,既然读书费时甚多,那么我们就必须设想出一个系统来,可以使我们达到某种程度的效用最大化。”怎样培养好的读书习惯,布罗茨基用这本书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好的路径。
他在《怎样阅读一本书》这篇文章里列了一长串值得去阅读的诗人名单,其中有里尔克、奥登、托马斯·哈代、特朗斯特罗姆、罗伯特·弗罗斯特等等。他认为,只要我们读上一打薄薄的书,我们就可以在夏天快结束的时候,变得像模像样。而我认为,如果你能仔细地读完布罗茨基的《悲伤与理智》,那么,不等这个夏天结束,你也可以像模像样的。
本书选了他21篇散文,其中有演讲稿、回忆录、旅行记,还有书信和悼文。这本书适合慢读,最好是看完一篇,消化一篇,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吸收养料。那些精彩的语词噼噼啪啪地砸向你的脑袋,你的眼睛,还有你的耳朵。等你好不容易从水底拔出身子,却赫然发现,你根本想不起刚才遭遇了什么,在水底,砸向你的是宝贝,还是垃圾。密集,拥挤。
说布罗茨基是位优秀的人生导师再合适不过了。最近正是中国各高校的大学生毕业季,布罗茨基的《颂扬苦闷》和《体育场演讲》两篇在高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刚好可以推荐给他们。《颂扬苦闷》是布罗茨基1989年7月在美国达特默斯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他认为人的一生大部分是被苦闷所窃据的。人生就是不断地重复,而苦闷的根源就是重复。他不赞成遇到苦闷,立即用新的东西来寻求解脱,他认为,这只是暂时性的缓解,从根本上说,就是将生活变成对各种选项的不断寻找。
美国作家斯蒂文·米尔豪瑟在小说《危险的大笑》里就刻画了这样一群年轻人,为摆脱苦闷,他们先是用大笑来排解,可当大笑成为一种固定节目时,他们感到了厌倦,又开始寻找哭泣,结果到了最后,他们发现,无论是大笑,还是哭泣都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在这里,布罗茨基提到了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仆人的仆人》中的一句诗“最好的步出方式永远是穿过”。他认为,面对苦闷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沉下去,沉得越深,浮起越快。而他在密歇根大学生毕业典礼上的《体育场演讲》这篇致辞里,则更是不厌其烦地给年轻人列出了他们将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有意思的是,尽管这是他的一本随笔集,但他却一直在强调自己的诗人身份。他像写诗一样写散文,大量的明喻、隐喻,还有常人无法抵达的宽广悠远的想象。几乎每篇文章都有这样的段落,只要稍加断行就成了诗,比如“如果你是一位画家,这便是一棵树;如果你是唐璜,这便是一位女士;如果你是一位暴君,这便是一名牺牲者;如果你是一位游客,这便是一座城市。”
《九十年之后》这篇文章,他着重讲析了里尔克的《俄耳普斯·欧律狄刻·赫尔墨斯》这首长诗,因为喜爱里尔克,因为喜爱这首诗,他喋喋不休地说着。他逐字逐句的文本引读,让这首诗一下灵动起来。那条长满荒草的小径,那个背着竖琴匆忙、惊恐、绝望,瘦长的男人,以及远远地跟在他身后的那个穿着殓衣的女人的一句轻轻地询问,“是谁?”让读到它的人顿感悲伤。而通过这本书的书名篇《悲伤与理智》,则可以跟着布罗茨基深读弗罗斯特的《步入》和《家葬》两首诗。他告诉我们“艺术并不模仿生活,却能影响生活”。
□布克(书评人)
(来源:京华时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