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6月5日电(记者杨丁淼)坐在素雅的长桌旁,喝上一杯香醇的咖啡,在咖啡厅是一种小憩,而在安徽铜陵海螺公司的大楼里,则给人一种行为艺术的错觉。仅仅一道玻璃幕墙之隔,六层楼高的垃圾堆就在脚下,全市的生活垃圾都在这里。
这是中国中部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示范项目,垃圾残渣变成了制作水泥的原料,水泥窑的碱性环境可以有效分解二恶英等有害气体,排放限值比世界上最严格的欧盟标准还低。3个操作员每天喝着咖啡就能处理垃圾600吨。
铜陵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建龙告诉记者,这一项目已成为环保教育基地,平均每3天就有各界人士前来参观,今年以来接待参观者59批次,每年参观人数均超过千人。
今年,中国将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环境日期间,中国各地环境监测、科研、监控等相关场所纷纷对公众开放,引导公众参与,通过环境科普“践行绿色生活”。
长期以来,中国在垃圾焚烧领域存在这样一个怪圈,一边是垃圾数量逐年递增,一边是处理能力相形见绌;一边是“垃圾处理设施该建”,一边是“别建在我家后院”的心态,此中矛盾亟待解决。
李建龙介绍,由于厂区周围闻不到一丝异味,前来参观的公众对垃圾焚烧的认识都有了很大改变,现在这一项目已经在甘肃、四川、重庆、贵州等多地推广。
对于污水处理设施公众同样存在一些误区。安徽省环保厅近日在合肥朱砖井污水处理厂组织开放日活动,近百名市民、中小学生和环境志愿者参观了污水沉砂、曝气、滗水等全过程。
“污水处理厂出来的水可以作为饮用水源吗?”面对市民的提问,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解释,出厂水质为类四类水,是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的,只能用作河湖补给水或灌溉用水。
“四类水该有多脏啊,这不跟没处理一样吗?”工作人员引领人群到出水口取样,大家发现处理后的水在视觉上与市民手中的纯净水几乎没有区别。“由于氮磷等指标达不到饮用标准,并不意味着处理后的水还是脏水。”工作人员解释说。
安徽省环保厅宣教法规处处长项磊表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环境问题也呈现出遗留问题多、涉及范围广、社会敏感性强等特征,应通过持续的强有力的宣传活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形成更加浓厚的环境保护社会氛围。
今年1月新修订的《环保法》实施以来,推动了公众参与不断完善。世界环境日期间,中国各地公众参与的环境活动丰富多彩。上海市环保部门举办“水环境保护在身边”活动,在提供水样免费检测服务的同时,还邀请市民参观环境分析实验室。
本月初在山东济南举办的首届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上,环保部副部长潘岳要求环保部门善用互联网、新媒体,推动环境保护社会共治,促进环境法治,推动理性、建设性的公众参与。
在公益组织合肥绿迹环保总干事范士俊看来,“践行绿色生活”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当前环境的堪忧之处,继而学习开展绿色生活的途径,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带动他人形成燎原之势。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