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每年给广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4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2014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环境公报》)和《2014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以下简称《灾害公报》)。
《环境公报》显示,2014年,全省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稳定,近岸海域水质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约占89.4%,海洋生物多样性基本稳定,陆源排污压力仍较大。《灾害公报》显示,2014年,广东省受海洋灾害影响严重,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60.41亿元,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居全国首位。其中,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接近计入统计的全部直接经济损失。
全省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环境公报》显示,2014年,广东省在近岸海域共布设320个水质监测站位,开展春季、夏季和秋季海水质量监测。全省全年近岸海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全省近岸海域海水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比例达到89.4%。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为3.7%,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海域,污染要素主要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较2013年降低6.4%。
主要入海污染源状况方面,2014年,广东省纳入监测的各类代表性入海排污口共82个,其中37个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超标率(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数量占实施监测的入海排污口数量的比例)约45.12%,较2013年增加9.75%,主要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
根据对珠江、榕江、练江、漠阳江、深圳河、黄冈河等主要入海河流开展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显示,上述河流径流携带入海的化学需氧量(CODcr)、石油类、营养盐、重金属和砷等污染物214.22万吨。其中化学需氧量149.86万吨,约占总量的69.96%。
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灾害为主
《灾害公报》显示,2014年,广东省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灾害为主,赤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咸潮入侵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60.41亿元。
风暴潮灾害首当其冲。2014年,全省海域共发生风暴潮过程3次,分别为“海贝思”台风风暴潮、“威马逊”台风风暴潮和“海鸥”台风风暴潮,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60.41亿元,受灾人口514.99万人,农田受灾面积0.66千公顷,水产养殖受灾面积45.37千公顷,损毁海岸工程20.37千米,损毁房屋11717间,损毁船只1213艘。
《灾害公报》显示,2014年,广东省风暴潮灾害损失位居全国首位。其中,“海鸥”台风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9.85亿元,约占风暴潮全年直接经济损失总额的49.41%。“威马逊”和“海鸥”都在湛江市徐闻县登陆,造成了严重的灾害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3.79亿元,占全省直接经济损失的89.04%。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广东省沿海共发现赤潮事件15次,累计面积约684平方公里。最大成灾面积为300平方公里,发生在茂名市博贺港放鸡岛附近海域。资料显示,近10年来,广东省沿海年均发现10起左右赤潮事件,但大规模、有危害的赤潮发生次数相对较少。珠海、深圳、湛江、汕头、汕尾和惠州海域是广东省主要的赤潮多发区。
咸潮入侵也是广东重要的海洋环境灾害之一。据珠江口咸潮监测资料显示,2014年珠江口全年共监测到咸潮入侵过程8次,1—3月份出现5次,11—12月份出现3次。珠江口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咸潮入侵过程于2月4日开始,持续时间15天,2月11日7时中山市联石湾水闸监测到该次过程的最高盐度为11.06(氯度6122毫克/升)。 (记者/黄颖川 通讯员/粤海渔)
(来源:南方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