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能源富集,必须跨大区外送;湖南电网水电比例较高,季节性丰余枯缺明显,需适当接受区外火电及新能源电源
采用特高压直流将甘肃电力直送湖南,可以有效缓解华中地区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
近日,甘肃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湖南湘潭开工建设,该工程横跨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5省份,线路全长2383公里,项目竣工后将形成一条连接西北到中南电网的“电力高速路”。
2009年以来,甘肃新能源产业经过多年的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目前,甘肃已建成风电装机1053万千瓦,光电装机576万千瓦,风、光电规模已分别跃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一位。”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咸辉介绍说,但由于电力市场需求和通道资源不足,河西地区出现了较大程度的风、光电出力受限情况,亟需建设特高压电力外送工程。
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不仅风、光资源丰富,而且还位于疆煤外运主通道的第一站。除了已建成的新能源装机外,目前酒泉地区有超过800万千瓦火电、560万千瓦风电和500万千瓦光伏电站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具备建设大型能源基地的条件,在输送风电等新能源的基础上,配套适当规模的火电,实现风光火联合外送,可以保障直流运行稳定,提高输电效率。
甘肃省能源局局长孟开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西北能源富集,必须跨大区外送,才能解决电力消纳问题。2014年,甘肃新能源发电170亿千瓦时,外送虽然达到45亿千瓦时,但甘肃新能源装机处理水平受限制比较多。“风电弃风率为11%,光电弃光率达33%,如果把这部分电量都发出来,电力没法调度。”孟开认为,输电工程建成后,基本上能实现甘肃新能源装机满负荷运行,将不再影响发电企业效益和电网建设。
与此同时,我国华中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大,电力需求增长迅速,但一次能源相对匮乏,煤电油运紧张矛盾最为突出。建设特高压工程、大规模接纳区外电力,是解决华中地区电力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而且,湖南电网水电比例较高,季节性丰余枯缺明显,适当接受区外火电及新能源电源,可以实现水风火互济。综合考虑能源基地电力外送距离和输送容量、受端市场空间和需求等因素,采用特高压直流将甘肃能源基地电力直送湖南负荷中心,可充分利用华中地区丰富的调峰资源,有效缓解华中地区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满足经济发展及电力负荷快速增长的需要。
甘肃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李明告诉记者,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电能力达800万千瓦,这一规模是2014年湖南全省用电量的三分之一。“这将对甘肃的新能源基地大规模开发、火电打捆外送、新能源消纳起到决定性作用。”他说。
将甘肃丰富的清洁能源跨大区输送到湖南,其意义不仅仅是解决电力供需矛盾。“一方面,可以依托大电网发展新能源。目前,国家电网新能源并网装机已突破1.3亿千瓦,成为世界风电并网规模最大、太阳能发电增长最快的电网;另一方面,特高压能在大范围优化能源配置,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经济、清洁、高效发展等方面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泽洪介绍,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从甘肃向湖南输送电量400亿千瓦时,减少煤炭运输1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60万吨、二氧化硫6.4万吨、氮氧化物6.4万吨,环保效益显著。(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