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研讨会 中俄学者形成“六肯定”

2015年06月04日21:03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研讨会 中俄学者形成“六肯定”

  资料图:中俄两国“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图片展”在京开幕。中新社发 王骏 摄

  中新网北京6月4日电 (记者 张素)中俄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研讨会4日在北京闭幕,此间中俄学者形成“六肯定”。

  肯定二战历史 肯定中俄功绩

  研讨会的首要议题是探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学者直言,当前有形形色色的政治力量为追求眼前利益,企图篡改二战历史。中俄学界应共同应对这股“逆流”,共同捍卫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

  “有人试图将二战解释为‘两个极权主义之间的战争’,这不仅是歪曲历史,更是动摇人类文明生存基础。”俄罗斯总统战略所前所长柯若金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直言,“想要否认二战或美化侵略历史,中俄人民和其他爱好和平正义的人士不会答应。”

  学者还剖析了中俄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强调以中国为主力的亚洲战场。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代理所长卢嘉宁指出,两国付出了巨大牺牲,“我们必须说清中国在二战期间的重要作用,中国是亚洲抗战最早、抗战时间最长、做出最大牺牲的国家”。

  阮宗泽说,第69届联合国大会首次明确了“中国战场作为东方主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华民族为开创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这一提法。

  肯定战斗友谊 肯定合作共赢

  会议期间,俄罗斯学者介绍了最新出版的一套《1941—1945年伟大的卫国战争》丛书,其中单辟出一卷记录以中国战场为主的友军军事行动。

  柯若金强调,正因中国人民坚强地站在战场最前线,牵制住日军的兵力,苏联避免双线作战,“这是我们共同的战线和记忆”。

  “苏联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也提供了巨大援助。”中国学者紧接着说。据不完全统计,1938年至1941年,苏联提供了2.5亿美元的贷款,大批军事专家来到中国。

  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一举击溃了日本关东军。70年后,中俄首次联合搜寻在中国境内牺牲的苏军烈士遗骸,让更多的人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应注意的是,中俄双方已彻底走出传统的以对抗为特征的军事合作老路。双方坚持平等参与原则,主张通过合作协调实现双方利益最佳化。”中国军事科学院少将陈学惠说。

  陈学惠曾参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他认为中俄军事合作包括军事技术、军事行动、军官培训等多方面,已起到明显的军事互补作用。

  此外,据中俄两国社会学界首次大规模调查统计,72.5%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俄罗斯是“最容易或比较容易合作的国家”,反之有68.5%的俄罗斯受访者首先选择“中国”。

  学者一致认为,中俄关系已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入新阶段,两国关系堪称大国关系典范。

  肯定维护国际秩序 肯定影响世界和平

  中俄学者纷纷指出,二战胜利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建立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国际文书的基础上,以《联合国宪章》为最高国际准则的战后国际秩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强调,眼下国际局势动荡不定,中俄两国有责任维护好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继续推动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学者们呼吁,必须坚决反对和制止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必须坚决反对纵容侵略、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新绥靖主义”,必须消除发动战争的思想根源“极端民族主义”。

  “中俄是互利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中俄友好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利,还可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治理法治化,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公平正义。”苏格说。

  谈到中俄两国分别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对接,“不是竞争对手,而是真正的伙伴。”中俄学者如是说。而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同日召开的另一个国际研讨会亦给出相似的观点,“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亚不会成为竞争对手”。(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