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金水道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基础支撑,充分发挥黄金效益至关重要。记者日前乘坐货船由重庆至扬州,深切感受到长江黄金水道对沿岸经济发展巨大的带动作用,但同时也发现部分长江航道仍存在通而不畅、待闸时间长、生态环境堪忧等三大“瓶颈”,宜尽快予以破除。
航道通而不畅
三峡大坝的建设大大改善了长江上游600多公里的航道,也有力地推动了上游地区航运发展。但“库外”的上游自然航道以及部分中游航道,依然阻碍着长江航运的发展。
长江上游从重庆朝天门至湖北宜昌600多公里为三峡库区,这段航道水流平缓,江面宽阔,江水较深,适合船舶航行。但“库外”的上游自然航道,则依旧是水流湍急,江面狭窄,礁石时现。
记者在货船上看到,重庆江津区至重庆朝天门70多公里的自然航道,因弯多水急,船舶航向很难控制,航道浅时船底距离江底仅1米左右,航行安全无法保障。
除上游外,中游也存在通航瓶颈。记者在中游湖北枝江段看到,大量船舶停靠在宽阔的江面上,将货物转运至过驳船上。“由于中游江段水深不够,一年之中除半年的‘洪水期’,其他时段都需过驳,过驳距离少则上百公里,多则数百公里。”在长江航行了30多年的渝扬号船长倪正五说,在长江上航行最担心的是上游和中游的部分江段,有时即便有领航员和过驳船,也会出现危险。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梁雄耀表示,长江经济带建设航道是支撑,航道不畅将严重制约经济带建设。针对目前长江部分江段通而不畅的问题,宜继续加大航道整治力度,重点对中游、上游的部分江段进行优化,从而破除目前存在的碍航因素,推动整个长江航运发展。
待闸时间长
随着长江航运货运量的逐年增加,三峡大坝过闸拥挤时常发生。记者在三峡大坝前的锚地看到,有约200艘船舶排队等待过闸。“目前过闸的船舶相对少些,碰到船闸检修、天气不好或者水流太快等特殊情况,待闸的船舶会更多,最多的时候有900多艘。”倪正五说。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三峡大坝过闸客货运量达到1.2亿吨,超过设计通过能力的20%,船舶平均待闸时间达40小时以上,9月至12月平均待闸时间长达52小时。
过闸拥堵加剧,给航运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重庆长江轮船公司总船长王嘉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往返船次等待的时间折算成3.5天,按每艘船舶每天损失1.2万元计算,去年该公司一年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907万元。
“长江航运利润本来就有限,再加上目前航运业整体效益不好,过闸拥挤无疑使航运企业‘雪上加霜’。”重庆航交所原董事长何升平说。
“当务之急和根本之计,是为三峡大坝建立航运新通道。在现有两个船闸的基础上,再建设一个航运新通道。新通道建设占地规模小,投入总量不大,几乎不影响泄洪、发电和生态环境,将有效解决长江上游航运的交通瓶颈,极大促进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物资交换。”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绪进说。
环境质量堪忧
记者跟随货船在长江水道上航行,沿江两岸工业企业随处可见,一些企业的生产污水直排长江,烟尘四处飘散,在船上时常能闻到刺鼻的异味,大煞风景。
除了工业污染,船舶自身污染也十分突出。长江上航行的很多船只,由于缺乏污水、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设施,船员们每天吃剩的饭菜都是直接倒到江里,甚至粪便也未经处理直排长江。
更令人惊诧的是,长江大多数货船的生活用水直接取自长江。一般情况下,江水变成自来水,需要经过抽水、絮凝反应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滤后消毒等工序。但记者在所乘坐的货船上看到,船员们在存放长江水的铁箱里撒一小把三氯化铁,将泥沙等颗粒物简单沉淀后就直接做饭饮用。
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虽然长江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但超负荷的污染成了长江水道难以承受之重。他建议,政府在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的同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推行信息公开,让社会公众参与到环境监督与保护中来,通过增加环保指标、完善黑名单制度等措施,打造一条山清水秀的黄金水道,促进长江航运健康可持续发展。(半月谈记者 韩振)
(来源:半月谈)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