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考生们已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高考取胜的法宝之一。
厦门市仙岳医院杨威医生表示:高考前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大概有以下几种:1.考前焦虑,一想到考试就紧张,出现呼吸加快,心跳加剧,肌肉紧张,反复想上厕所,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情况,更严重者甚至出现过敏、呕吐、拉肚子等躯体症状;2.失去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一定考不好,越是临近考试,越觉得知识生疏,越拼命复习,越觉得掌握不扎实;3.心情烦躁,容易发脾气,对很小的事情也容易发火,明知不对却又控制不住;4.家长比考生还紧张,不断督促孩子,给孩子压力,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如何调整心态,考出理想成绩,在此,杨威医生也给考生和家长们提出了一些小建议:
1.摆正心态,保持信心。考前会出现一些紧张、焦虑的反应实属正常,而且适当的焦虑情绪对自己还是有利的,它可以鞭策你更努力地去应对。考生要充分认清自己的实力,要紧张而不忙乱,合理制订自己的复习计划。
2.劳逸结合,合理作息。到了临考前,一些考生会没日没夜地学习,甚至以放弃睡眠为代价来争取时间复习;有的则是争取多休息,尽量不看书,保持精力。但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首先,睡眠过程是大脑合成记忆蛋白的过程,只有睡眠充足,才能提高记忆能力和学习效率,减轻焦虑。其次,高三学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下,人的大脑中枢已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如果突然过度放松反倒不适应。
3.学会放松,释放压力。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家长应帮助考生学会自我调适,及时放松自己,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若出现呼吸加快,心跳加剧,肌肉紧张时,可用简单的放松方法来调节自己,也可选一些轻松舒缓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4.合理膳食,鼓励支持。考生应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同时,要少吃过油或者过硬的食物,因为精神紧张必然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这些食品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反过来会加剧考生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家长们自己也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们学习本来就紧张,心理压力大,家长过多的关心和不适当的指导,只会让孩子更无所适从。家长应做到内紧外松,不妨抽点时间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鼓励孩子以平常心迎接高考。
(李灿瑜)
(来源:人民政协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