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县农民刘宗林义务守护长城39年

2015年06月02日16:31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河北承德县农民刘宗林义务守护长城39年

  新华网石家庄6月2日电(记者曹国厂)在燕山脚下的河北省承德县东小白旗乡榆树底村,远远就可以看见山顶上雄伟的长城敌楼,头发已经花白的村民刘宗林在这个村子生活了70年。自1976年成为“承德市文物保护员”以来,他已经义务守护县境内的明长城39年。

  刘宗林经常一身迷彩服,手里拎着一把镐头,背着一个口袋,以便捡拾矿泉水瓶、易拉罐、塑料袋等垃圾,身边还跟着一条小白狗,“路上经常有蛇出没,小狗能起到预警的作用。”他说,“现在对长城破坏最大的就是树木,根系在城墙里一膨胀,就会让城墙开裂甚至倒塌。得及时清除城墙周边的矮树、杂草。”

  承德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吴晓林说,承德县境内的明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总长约9公里。各建筑间由于山势绝险,大多没有筑墙,只有略为平缓之处以石墙补砌,行走起来十分艰难,当地的百姓称之为“没有城墙的长城”。

  榆树底村党支部书记张宇民说,刘宗林家庭收入主要是靠种地,也养了几头牛,从1976年成为“承德市文物保护员”以来,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周都到长城上巡查,每次巡查都差不多要一天的时间,到了防火期巡查更频繁。这些年,在他的保护下,破坏长城的现象极少发生。

  刘宗林担任“承德市文物保护员”之前,村民拆长城敌楼的条石、青砖盖房子、垒猪圈是常事,后来他坚决制止这种现象,为此没少挨骂,也得罪了不少人。起初村民说他“多管闲事”“长城也不是你家的”,甚至在他儿子找对象的时候,还有人说他坏话。但刘宗林保护长城的决心一直没有动摇过。他说:“我生长在长城脚下,对长城有很深的感情,国家把保护长城的重任交给我,我就是饭不吃、觉不睡,也要把它干好。”

  据了解,刘宗林经常给大家宣传保护长城的重要意义,在他多年的带动下,如今长城脚下的村民也都逐渐变成了长城保护者。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