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解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一甲子

2015年06月01日20:49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数”解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一甲子

  中新社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于1955年6月1日,被誉为中国科技创新的“火车头”。恰逢一甲子,记者以数字梳理其现状及历史贡献。

  1200——先后有1200余名中国籍的优秀科学家荣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1994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包括21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724与70——截至2015年5月31日,中科院院士724位、外籍院士70位。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外籍院士是指“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者、专家”,首批外籍院士产生于1994年6月举行的中科院第七次院士大会。

  53.7与87.5——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修改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2015年院士增选工作正在进行,被推荐人选的平均年龄为53.7岁,60岁及以下的被推荐人选占87.5%,候选人年龄分布趋于合理。本次增选还成立了化学生物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信息与数学密码等新兴和交叉学科特别推荐小组,主席团决定增加5个名额用于支持新兴和交叉学科。

  6——中科院现设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和技术科学部等6个学部。筹备建立之初,曾是物理学数学化学部、技术科学部、生物学地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部,1977年在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

  30——学部曾两度提出“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建议。1994年6月,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这是工程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性和咨询性学术机构。30位中科院院士经学部主席团推荐后被选聘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截至2014年9月,中科院学部共完成200余份咨询报告,编印并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了200余份《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从2003年开始,学部组织全体院士积极参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和咨询工作,尤为关注“三农”、能源、防灾减灾、基础研究等。

  600——包括全体学部委员在内的600多位科学家,参与编制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科学事业长期发展计划,孕育出原子弹、氢弹、东方红一号、第一根单晶硅等重大成果。1986年3月,基于学部委员的建议,国务院责成数百位专家制定《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拨出百亿元(人民币,下同)专款付诸实施。

  3000万与1.72亿——1981年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期间,89位学部委员联名建议国家专门拨出经费,资助面向全国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该建议很快得到国务院批准,拨出专款3000万元。中科院各学部组织同行专家评议科学基金申请项目,在4年间共资助4400多个课题、总金额1.72亿元,直至198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