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男子,却不爱武装爱女红,从小喜欢剪纸的宋建勋十几年来一直坚守剪纸创作,不仅继承传统,还从当代文化中接纳信息,形成一家独我的艺术风格。如今,他创办了中国红剪纸坊创作剪纸作品,还开始收徒传承剪纸艺术。
男子挚爱“女红”创办剪纸坊
走进莘县中国红剪纸坊,一位瘦削的男士正全神贯注地盯着蜡板上的红色宣纸挥舞着手中刻刀,时钟在空气中瞬时凝住,让人不忍打扰。
宋建勋自6岁起,就迷上了农村丧葬时扎制的“纸扎”,“纸花楼”,花花绿绿的小世界让他萌生了对剪纸的热爱;13岁开始偷出母亲抽屉里的剪刀,悄悄模仿练习;由于男孩学习“女红”,不敢公开地学,15岁才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作品,23岁成立剪纸坊。他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飞舞在剪纸的刀尖上,一路坎坷一路坚持,用他的话说,与剪纸相守这27年的根源是内心的挚爱。 他的中国红剪纸最早可追溯到曾祖母,是家庭式传承,具有北方剪纸的独特风格。其剪纸不只是“剪”,而有“剪”有“刻”,以“刻”为主。从事剪纸以来,他创作的作品已近千件。《观音》创作于2003年,经聊城山陕会馆销售给全国各地来聊城的游客,单说刻的空格就有上万个。而《清明上河图》中,一间房屋上的瓦片就达上百个更不用提人物和景致的线条数量了。他还搜集整理了当地民间剪纸上千幅。
改良刻纸技巧 为传承收徒多人
小宋广泛而深入地学习全国各处的剪纸经验,不仅对刻刀进行了改良,而且丰富了剪纸的制作方法……小宋在生活的观察和领悟中把习得的经验与剪纸实践相结合,继承了先人风格特点,融入了自己的独特审美与技法,渐渐开创了“中国红”这个剪纸品牌。
然而,目前小宋只收了三个徒弟,大都是出于个人兴趣,业余时间过来上课,真正用于学习和创作的时间非常有限。关于剪纸艺术的传承,小宋谈及自己正在读四年级的女儿时说,“除非孩子因热爱而主动要求,我并不太提倡让孩子学习。”一位学生说,他学到了中国剪纸的技艺美,剪出了“中国红”的未了情,只是,全身心的投入剪纸,很难做到,因为,这个职业,并不能保全生活。
宋建勋以挚爱守护着他的剪纸,而他飞舞在刀尖的青春一定不会随着刀尖边吹走的纸屑随风飘落。莘县剪纸的传承与保护仍在探索中前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宋建勋一定能够带着他的剪纸走出一条红遍中国的路。
传统剪纸融合现代理念大放异彩
宋建勋的剪纸作品在2000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及《中国民俗风情剪纸大展》、《中国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节茌平剪纸展》中多次获奖,其作品在省文博会上也很受欢迎。他的多幅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馆、威海市文化馆、聊城市文化馆等收藏。
莘县文化馆馆长康学森介绍,莘县剪纸主要分布于莘县县城、俎店镇和张鲁回族镇等地区,作品中凝聚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如今已经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不仅出入于民俗活动,成为寻常百姓家的生活点缀,而且渐渐与现代经营理念融合。
“莘县剪纸在产品的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璜、服装设计、邮票设计、舞台美术、影视动画等各个方面也在大放光彩。”康学森感叹。记者 凌文秀 通讯员 王伟
(来源:齐鲁晚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