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新改在收获小麦。
陈定忠在机插秧。
本报记者何红卫通讯员涂玉国柴化锐文/图
“今年一亩地可以搞到1000斤!”5月31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邓岗村九组村民贾新改,捧着刚收获的小麦,笑得合不拢嘴。今年,他共种植了40多亩小麦,收购价每斤在1.05元左右,预计收入4.2万元。据了解,今年襄阳市共种植小麦566.1万亩,预计总产46.36亿斤,比上年增加3.3亿斤。
“昔日弯腰驼背,如今笑看机器忙开花!”5月31日,看着仅两个多小时就插完了10亩秧田,襄州区程河镇党委副书记莫春志开心地说。
“机械插秧省钱还省力!”程河镇邓岗村6组农民陈定忠说。陈定忠今年种植水稻23亩。过去,用人工插秧,需要请15个人,2天时间才能插完,需要工钱3000元,中午还要管饭。现在用机械插秧,2台插秧机半天就可以插完,每亩工钱45元,仅需1035元。
今年“三夏”期间,襄阳市投入36768台大型机械,有效提高了夏收进度。截至5月31日,全市566.1万亩小麦,已基本收割结束,机械收割率达95%以上,比去同期提前5天左右完成小麦收割。
(来源:农民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