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1日08:07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字号
人民网北京6月1日电(潘婧瑶)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金融新常态课题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北京分院等主办的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论坛于5月30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论坛的专家普遍认为,应当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用“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打开经济新局面。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用“最后的窗口期”一词来形容当前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情况。他指出,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金融改革应当跳出速度看结构、跳出短期看中长期、跳出政策看体制,让农村释放大市场。
“互联网+”被大多数专家视为释放农村金融市场活力的解决方式。迟福林认为,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向互联网发展的进程将有效推动农村金融改革。
“微型金融服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严重不对称、贷款的交易成本较高、风险相对较大问题,大数据提供了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指出,互联网+微型金融将丰富农村金融供给主体,成为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有助于塑造更具竞争性的多元农村金融服务格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表示,虽然当前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体量比较小,但是在客户服务多样化和个性化方面,具有一些突出的优势,是对传统金融模式创新突破的有益补充。
“互联网金融特别是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必对我们的方方面面带来冲击,最终成为整个农业生产、经营等领域的一个根本性改革。”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如此判断。
论坛主办方之一、一亩田集团CEO邓锦宏以自身实践经验预言,农村将是下一个互联网金融的“蓝海”。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信用体系建设目前还不完善,他建议以现有较为成熟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为载体,以完整的交易记录为大数据支撑,不断积累最基础的个人交易信用数据,为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信用体系建设打下基础。
今年5月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将减少束缚电子商务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培育经济新动力,打造“双引擎”、实现“双目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韩俊在论坛上透露,国家将用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