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的厂房、斑驳的墙壁、铅华洗尽的静默……站在一座红砖建构、中欧“混搭”风格的六层楼前,哈尔滨轴承厂的老工人张晓斌在不舍中却又有一丝欣慰。
因为城市发展需要,张晓斌脚下的土地和老厂区正处在一次有周密计划、大规模的搬迁之中。其中,作为民族工业遗存、哈尔滨历史保护建筑的这座红砖厂楼则被重点保留下来,并将改造成中国轴承工业博物馆继续“发光散热”。
“它的前身是建于1920年的天兴福第二制粉厂火磨楼,是当时东北三省顶呱呱的面粉家族企业,生产的‘天官牌’面粉很有名。”张晓斌和工友们介绍说。
进入楼内,刻满岁月印痕的木质天棚、地板和门窗仍是当年老建筑的原物,一直使用至今。
随着城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成为新十年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轴承厂所在的香坊区入选全国21个搬迁改造试点。这里是哈尔滨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被称为“田家烧锅”、“上号”,拥有很多遗留的百年老建筑。
按照规划,香坊区将对7.47平方公里的老工业区实施搬迁改造,进一步优化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布局。区域内一座座像“红砖厂楼”、东北机械第十四厂、哈尔滨啤酒厂、油坊街一样承载新中国辉煌与荣耀工业创业史的街区和建筑,成为此番搬迁改造中保护的重中之重。
“对老工业区拆改的同时,我们将尽可能多地保留那些珍贵的历史遗产,为这座城市和民族产业的发展留下一部立体的奋斗史和一份记忆。”香坊区委副书记、区长孙恒义说。
沿着中东铁路遗址、位于通站街118号的香坊火车站出发,区域内的哈尔滨轴承厂、量具刃具集团、哈尔滨电碳厂、建成集团等30余家国有大型企业正在有条不紊地搬迁中。在大部分已经拆改的电碳厂,曾经的机器轰鸣声和喧嚣此时已远去,一排排老厂房和建筑静默伫立,传递着旧日的工业之美。
据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办的负责人介绍,一些利用旧的厂房和设备的想法正在实现当中,电碳厂被规划建设近代工业遗址公园,哈轴厂将建成中国轴承工业展览馆、东北工业博物馆。在呈现民族工业原始风貌的基础上,一批上世纪50、60年代的棚户区也将一并改造,建成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
得知当地政府这一改造计划的退休职工刘悦充满期待:“这些老企业给哈尔滨乃至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出过汗、拼过力,这些重要的贡献在今天不应该被忘记。”据悉,整个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在2020年完成,涉及的企业将逐步退出粗放式发展的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强勇)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