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麦爸”讲他的“麦子梦”

2015年05月29日09:50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听“麦爸”讲他的“麦子梦”

  新华网郑州5月29日电(记者宋晓东)“我希望有一天,扛着一穗沉甸甸的麦子,晃晃悠悠地去参加小麦种子大会,让全世界都来看看咱中国的麦子,那是多么骄傲!”说着自己的“麦子梦”,“麦爸”茹振钢咧着嘴,笑眯了眼睛。

  1958年出生的茹振钢,儿时便赶上了3年自然灾害,饥饿是那个时代刻在茹振钢身上最深的烙印。粮食的奇缺,种地的艰难,这些童年的记忆让茹振钢对小麦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情。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一定要让我们中国人吃饱饭,粮仓里堆满自家的小麦。”茹振钢说。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参加工作的茹振钢发现,我国麦田大部分都种着意大利的小麦品种,小麦亩产只有500-600斤,很多农民靠吃红薯过日子。

  “种子都依赖别人,咋能捂住自己的粮袋子?绝不能让自家的麦地种满外国种子。”茹振钢说。

  在跟随导师黄光正教授学习的过程中,茹振钢对自己的“麦子梦”越来越有信心。1983年,黄光正培育的百农3217一经问世,便受到广泛认可,这个每亩增产200-300斤的国产种子,迅速超越意大利麦种,成为当时黄淮海地区最受欢迎的品种。

  “挤掉了洋品牌,让农民种上自己当家做主的小麦品种,那是种说不出的自豪感!”茹振钢说,那时起,他便充满信心要把小麦育种事业坚持下去。

  在随后的日子里,茹振钢用脚踏实地的科研工作追逐起自己的“麦子梦”。

  为了找到小麦生长问题的根源,他连续几天吃住在麦田里;为了确保数据精准,他带着科研团队一株株地手工脱粒;为了解各地小麦生长情况,他几乎跑遍全国每一个小麦产区。

  30年来,茹振钢相继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矮抗58”等多个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亿多亩,成为名副其实的“麦爸”。

  “荒野只身浴冰霜,手捧心物暖肝肠”,茹振钢曾作诗表达自己对小麦育种的执著感情。2014年,因培育出高产多抗广适的小麦品种“矮抗58”,茹振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但茹振钢的“麦子梦”却并未画上句点。“科技需要不断地创新开拓,永远没有终点。”茹振钢说。

  为了赢得杂交小麦这个世界性科研竞争,茹振钢率领团队进行作物生态育种、网络代谢、形态构型及适应性仿真研究,开展了巨型小麦新品种创建、高产小麦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和低温敏感型小麦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等研究,创育出小麦温敏雄性不育转换系BNS,取得黄淮麦区杂交小麦研究的新突破。

  “一次次地向梦想靠近是最幸福的事儿,总有一天中国将成为世界粮仓,中国的农业科技会冠领全球。”怀揣着金色的“麦子梦”,茹振钢朝着麦浪涌动的方向,一路前行。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