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机关报谈“高考移民”事件:岂止是恶劣

2015年05月28日16:3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中纪委机关报谈“高考移民”事件:岂止是恶劣

  有的领导干部说起守纪律、讲规矩、重程序头头是道,可落实到行动上却大打折扣,特别是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纪律和规矩就无影无踪了。如果不把自己摆进去,密切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就会讲别人问题成堆,说自己就拍胸脯、打保票。这是对中央精神和要求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5月27日,一则题为《内蒙古清退1465名“高考移民”部分为党员干部子女》的消息被各大网站转载。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4年年底以来,内蒙古全区已成功清退1465名“高考移民”。经相关部门核查,相当多的移民家长为河北省的公职人员,许多还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他们采取非正常手段迁移户口,通过不正当手段为子女在内蒙古自治区空挂高中学籍,并且伪造本人身份,组织上访,试图以人多势众向政府施压,行为十分恶劣。

  岂止是恶劣!身为党员、干部,采取投机手段挤占教育资源、伪造身份、组织施压……为了一己私利,就把党章党规党纪抛诸脑后,就敢公然挑战政治纪律、破坏组织纪律,这还像一名共产党员吗?

  不必讳言,“高考移民”背后折射的“破纪”问题,在其他领域也具有普遍性,比如前阵子媒体披露的“京A车牌”乱象,还有久治不愈的“吃空饷”顽疾,在一个个案例之中总能发现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胆子比纪律大”。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朋友;为了利益,为了交易,为了私欲……原则可以不要,纪律可以绕过,规矩可以不讲,程序可以越过,不是“手莫伸”而是“手乱伸”,没有不敢办的事情。

  当前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根子就在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没把自己摆进组织要求、纪律规定里面去。有的领导干部在开会、学习、写文章时言辞热烈,说起守纪律、讲规矩、重程序头头是道,可落实到行动上却大打折扣,特别是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纪律和规矩就无影无踪了。有的领导干部心里虽然也认识到纪律和规矩是好的,却不愿接受条条框框的约束,恋恋不舍“有权就是任性”。如果不把自己摆进去,密切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就会讲别人问题成堆,说自己就拍胸脯、打保票,把别人摆进去、把自己摆出来。这是对中央精神和要求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对于一个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纪律是生命线。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领导干部有能力、有魄力、有贡献,但同时胆子也大、胃口也贪,没了“人形”,关键就在于平时不以纪律和规矩约束自己,视纪律为儿戏,肆意践踏党规党纪,天马行空、为所欲为,最终走上不归之路。对一个拥有8700万党员的执政党来说,如果党纪党规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因此,纪委就要用纪律衡量党员干部行为,守住纪律这条底线,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触犯纪律就及时处理,绝不能养痈遗患、放任自流。

  一言以蔽之,党纪党规要制定出来、写出来、说出来,更要执行出来,让那些违纪违规、我行我素的人付出代价!(记者 陈治治)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