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城跨车胡同13号的齐白石故居。1921年,齐白石定居北平,就住在这儿。
繁华的西单商业区西侧,高楼大厦之旁,一处陈旧的四合院,在现代的氛围里独守着一份古朴。这就是跨车胡同13号齐白石的故居。走进故居,院内北正房3间就是“白石画屋”。
对于中国画坛来说,齐白石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在名满三湘后,57岁毅然当起“北漂”,将中国传统书画推进一步,最终誉满天下。毕加索曾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而绕不开的还有大师在抗战年代所表现出来的气节,其画虽兴于日本,但此后杜绝和日本来往,更是画蟹相赠,题曰:“看你横行到几时”。
画作在日本打响知名度
1921年,齐白石定居北京后,由于学习八大山人的冷逸画风,加上木匠出身,画作很少有人赏识,颇受冷遇。他的作品在琉璃厂南纸店卖得不好,生活窘困,“以画养家”的愿望一直难以实现。
幸运的是,时为北京画坛领袖的陈师曾十分欣赏齐白石。1922年,陈师曾携带齐白石的作品到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画作受到追捧,所有展出的作品均被高价抢购一空。
齐白石对日本同仁也是非常友好。他们来跨车胡同探望他,他以礼相待;求画索字的,他挥毫相赠。可以说,齐白石的成就与日本及日本友好人士有着很深的渊源。
国难当头拒与日本人来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67岁的齐白石十分愤慨。他叫家人把大门紧紧地关上,从里边上一把大锁。他不能为侵略自己国家的日本人作画,他决意用一个国画大师的特殊手法,抗议日本人的侵略行径——不给日本人回信、不见日本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日伪当局企图请齐白石来表现“日中亲善”“大东亚共荣”。几次派人登门,邀请他出山,却都遭到拒绝。
侵华日军的头面人物坂垣、土肥原亲自出马,要齐白石出面。面对日寇,齐白石斩钉截铁地说:“齐璜,中国人也,不去日本。你硬要齐璜,可以把齐璜的头拿去。”民族大义面前,齐白石以死相搏。
此后齐白石相继辞去了国立北平艺术学院、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的职务。
以画明志讽刺日伪
齐白石年过古稀不能战场杀敌,但他以画喻义,不断进行着抗争。
北平沦陷后,他创作《寒鸟》一幅。画中仅一笔枯枝,立一只仰首上视的鸟。题曰:“寒鸟,精神尚未寒。”意喻沦陷区人民不畏困境,精神不死。
为了揭穿日本侵略者“中日亲善”的欺骗宣传,齐白石画了一幅画。画中一个老翁用力向葫芦里观看,上题“里边是什么”五个字,意味着落难的中国人民,要努力看穿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但日本侵略者不了解其中的奥妙,大量印刷,散发全国各地,成为齐白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者最成功的一张宣传品。
齐白石的孙子齐由来回忆,日本人几次求画都被拒绝后,不断加压,最后祖父无奈之下提笔在画纸上画下四只螃蟹,然后落款“看你横行到几时”的字样,让日本人大为愤怒。
人物档案
齐白石(1864-1957)
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人、寄萍老人等。齐白石木匠出身,经过艰苦努力,成为中国近代美术文化史上的国画大师、书法家、篆刻家。196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来源:新京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