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珍视高职单招声誉

2015年05月21日09:21  来源: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请珍视高职单招声誉

  ■胡波

  最近,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成了舆论的众矢之的。该校以免费参观为名诱导高三学生报名,催促他们在单独招生报名表上签字,面试中直接给答案,模糊相关的招生政策。这样“挖坑”录取,剥夺考生参加高考的权利,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笔者以为,我们并不能孤立地看待此类事件。事实上,在生源危机、考生总量逐年供小于求的现实环境中,一些院校无米下锅的现象由来已久,并非一日之弊,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也不过是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乱象中的一个案例,经过媒体曝光,彻底浮出水面。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始于2007年,至今不过8年历程。最初,仅有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单独招生试点,2010年有7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被教育部批准单独招生,到了2015年,单独招生的规模大幅扩容,有的省市只要申报即可实施,可以面向高中生、中专生及社会人员招生,一些地区单独招生比例不少于本校在当地招生计划的50%。

  回顾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历程,门槛可谓不断降低,参加单独招生的队伍也不断庞大,甚至被舆论解读为应对“生源危机”的主要手段。最初,单独招生被视为是高职院校的一种荣誉和光环,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院校加入,这种荣誉逐渐丧失,光环也在覆灭。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在这个鱼龙混杂的队伍里,一些院校为了争抢生源而不择手段,已经偏离了纯洁的本来目标,甚至逾越法律的底线,败坏了高职单独招生的名声,在家长、中学里和社会上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正所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高职单独招生工作,不仅事关高职的声誉,高考的声誉,也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谐。当下,高职单独招生的声誉可谓岌岌可危,因此,高职单独招生必须正本清源,双管齐下,加强内部自律和外部监管。

  首先,高职院校应明确单独招生的标准,规范招生流程。单独招生也是一种人才选拔的方式,其目的是选拔有技能特长的人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科学制定入学标准是保证招生质量的关键,也是单独招生的根本出发点。当下,很多院校多采用“文化考试+面试”的模式,从试卷内容的编制、考核范围和标准到试卷的保密,都应民主决策,规范管理。而类似于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面试中直接给答案的现象,无规则、无底线,只会给学生造成“糊弄人”、“抢生源”、“走过场”的负面印象。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用法制化管理保障招生有序、公开、透明地进行,保证招生信息公开,及时宣传,应杜绝任何使用“买生源”、“给回扣”、“虚假宣传”、“被志愿”等手段,应防患于未然,而绝不能依赖事后查处。主管部门也应提高单独招生的门槛,适当收紧单独招生院校的名额,同时,加强对单独招生工作的规范评估,将高职单独招生的声誉管理纳入考核范围之内,及时启动问责、追究措施,对于出现声誉问题、在社会上引起恶劣影响的院校,暂停其下一年的单独招生资格,责令加强整改。

  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不仅是国家赋予院校招生的自主权,更是一种责任。鉴于高职单独招生才起步8年时间,也算是新鲜事物,有必要在初始阶段即形成规范,而不应将这种乱象放任自流,形成一种常态,否则,必将成为对整个高职教育体系健康、有序发展的一种“戕害”。为此,主管部门不能坐视不管,高职院校也不能麻木不仁,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用严格的标准和质量要求,维护好高职单独招生的声誉。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