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高校网站存信息泄漏风险 多所顶级学府“上榜”

2015年05月20日07:4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千余高校网站存信息泄漏风险 多所顶级学府“上榜”

资料图片

  我国高校或成为信息安全泄漏的重灾区。《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对补天漏洞响应平台的数据梳理发现,自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的12个月间,补天平台上显示的有效高校网站漏洞多达3495个,涉及高校网站1088个。其中,高危漏洞2611个,占74.7%;中危漏洞691个,占19.8%;低危漏洞193个,占5.5%。

  在上述漏洞中,至少有384个漏洞可能造成教职员工或学生个人信息泄漏,一旦这些漏洞全部被恶意利用,至少会导致837万以上的教职员工及学生个人信息泄漏。令人担忧的是,过去一年间,在被告知网站存在漏洞后,会修复漏洞的高校网站只有35个,仅186个漏洞被修复,96.8%的高校网站完全无视安全漏洞的存在,94.6%的高校网站安全漏洞未被修复。

  统计结果显示,网站存在严重漏洞的高校中不乏顶级学府,如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

  《经济参考报》记者通过多个渠道联系到了几位高校漏洞的黑客。他们表示,很多高校网站的信息安全漏洞都非常低级,却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一旦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漏洞,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入侵邮件系统,获取科研项目和领导机密,篡改网页,植入任意内容,控制大量电脑并侵入校园网络,发动APT(进阶持续性威胁)攻击,窃取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等。

  实际上,由于学校网站掌握着大量集中性人群的个人信息,已成为信息安全“黑市”交易的香饽饽。

  在一家国有企业做技术的王乐(化名)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信息泄露后被骚扰的经历。他在2014年秋季报考了清华MBA,同时通过学校网站填写了相关资料并上传。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在他备考期间,其邮箱和手机都会接到关于买卖答案、修改成绩等信息,以及辅导班等机构的电话骚扰,其中不乏诈骗电话。

  “我们预录取的同学很多都和我的情况一模一样。我平时非常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但是他们对我的个人信息掌握得非常准确,有一次诈骗电话甚至准确说出我的名字、单位和部门,很明显我们的信息已经被泄露了。”王乐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了其邮箱和手机接收到的骚扰信息。

  王乐及其同学们的经历不过是高校信息泄露的“冰山一角”。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2547.7万人,全年研究生招生62.1万人,在学研究生184.8万人。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马民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高校涉及人数众多,并且包括大量学生和老师的隐私信息,另一方面很多重要院校还承担着国家诸多重要科研和军工项目,这些都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一旦信息大量泄漏,后果非常严重。

  实际上,教育部曾于2014年10月下发《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要求部属各高等学校加强教育行业信息安全工作,并要求高校参照国家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标准的等级划分,形成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划分。

  落实高校信息安全责任制也是教育部2015年重要工作。记者查阅教育部网站获悉,教育部办公厅近期印发的《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提出,2015年将研究制定部直属机关和部属高校加强信息技术安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并与公安部联合部署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建立部属单位网络安全通报机制,指导各单位建立完善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和安全事件监测体制。

  马民虎告诉记者,尽管教育部频频下文,但目前高校对于信息安全并不十分重视,折射我国在信息安全立法方面的空白。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对于网络和信息安全责任落实有多么严重的漏洞。”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严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必须真正提高对信息安全重要程度的认识,特别是要建立“首席安全官”制度,加强问责,像安监、环保等部门一样,把责任落实到人,弥补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责任缺位问题。

(来源:经济参考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