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以创新托举中国制造

2015年05月19日19:07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评论:以创新托举中国制造

  新华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杨绍功、闫祥岭)十年磨一剑,着眼由大到强,中国决心依靠创新托举中国制造。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围绕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完善八方面战略支撑与保障,通过“三步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宏伟的蓝图和详细的规划,让中国制造这艘大船驶上改革创新的风口。

  工业是经济的根基,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源泉,工业的发展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历次工业革命的经验告诉我们,哪个国家在科技创新、制造业革命中占得先机,哪个国家就能以稳健的发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150多年前,中国曾经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的制造业迅速在殖民侵略中没落。现在,当中国以全球第二的经济体量再次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大而不强仍然是中国制造急需突破的瓶颈。而《中国制造2025》正是破题蓝图。

  一个国家的制造业由大到强,创新是必由之路。今天大量的“中国制造”仍是“便宜货”的代名词,让人不禁想起历史上的“德国制造”--100多年前也曾位居低端。知耻后勇,正是将目标专注于产品品质,以技术标准、管理制度、人才培养等创新夯实制造业的根基,“德国制造”才成功转型升级,并引领着全球制造业迈向“工业4.0”。今天的中国制造,同样需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让中国制造从全球价值链低端走向中高端。

  在“中国制造2025”中,创新是勾勒蓝图的一条主线。制度创新不强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在指导思想里,创新驱动被摆在首位;在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中,第一项就要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在五大工程里,第一个就是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这表明,创新是提升中国制造的基础,没有创新带来的活力和动力,中国制造只能原地踏步。

  必须看到,在经济新常态下,作为创新驱动的主战场,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对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从载人航天、高速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的突破,到智能机器人等大量创新性技术的应用,制造业的一系列创新正为经济带来更多新增长点。

  厚国之力须兴工商。工业强国梦凝聚了几个世纪中国人的汗水,今天仍然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梦想。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制度和技术创新将形成一股浪潮,推动中国制造的大船扬帆出海,让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勇立潮头。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