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口5月19日电(记者涂超华 赵叶苹)浩瀚南海,云飞浪卷。在中国最南端城市三沙市的各个岛礁上,总有人在时光中默默坚守,在岁月里无私奉献。
出海是一份责任
“以后就好好地为国家开船,家里的事就不用你操心了。”这是卢伟2009年来三沙工作时,父亲再三叮嘱他的一句话。
作为三沙市综合执法2号船船长,他和同事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维护海上生产秩序,开展紧急救助。
起初他不愿来,只是父命难违。
今年34岁的卢伟家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祖辈一直以海为田,以船为家。父亲是船老大,饱尝风浪里讨生活的危险与艰辛,甚至经历过几次死里逃生。卢伟不解的是,在不少老渔民都让下一代转行另谋出路的年代,父亲却还坚持要把儿子“扔到海里”。
卢伟一年有200多天漂在海上,最多的那年有将近300天在南海上度过,危险也如影随形。2013年台风“蝴蝶”刚过,接到紧急救助任务的他们又一次出海。那时台风余威仍存,海浪滔天,船员们躺在床铺上都会被甩下来。一阵风浪奔来,操作稍有不慎就是船毁人亡。
刚来三沙时,月工资才3500元。卢伟一度想回家帮父亲打理那条年收入六七十万元的渔船,却被父亲拒绝了。
在海上漂泊久了,卢伟慢慢懂得:这是一位老渔民对祖国对南海特殊的爱和感情。
“在三沙才知道什么是责任。”卢伟说,想家的时候,他会给家里挂上个电话,听听父母的唠叨,逗逗不到三岁的儿子。
常有船员开玩笑问他:你也算是“富二代”,为何舍得放弃舒适的生活选择这份辛苦?这时,他会立马摆出一副说书人的架势,跟大伙娓娓讲述他们父子与海的故事。
奉献是一种情怀
如果当年不是三沙市气象局招不来科班毕业生,农学专业毕业的陈恒锐很可能与西沙无缘。陈恒锐清楚地记得,2004年刚上岛时,喝的是雨水,住的是闷热漏雨的房子。
三沙的气候有“四高”: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气象观测人员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经常被晒到皮肤红肿甚至起泡、脱皮。
入职第二年,陈恒锐被派到一个更艰苦的小岛上去值班,因为无法通信,半年时间,他没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那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遇到下雨天,因为可以在雨里洗澡冲掉身上的臭汗,还能收集些雨水做饭。”
既来之,则安之。苦练业务的陈恒锐很快成为业务骨干,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已经不愿再离开。
三沙市气象局是中国最南端的地级市气象局,多年来这里的气象人一直默默坚守,为国家南海资源开发、南海海域渔民生产生活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我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每当看到大家发布的天气预报帮助渔民避开了恶劣天气的影响,陈恒锐说自己心底就会生出一份自豪感。
坚守是一份担当
符载畴是永兴岛的老渔民,在岛上已经生活了16年。1999年,他带着一家四口从海南万宁来到永兴岛,只为谋生,“因为在西沙捕鱼比在老家要稍微容易些,收入也能高点。”一家人从此在岛上过着“日出而渔,日落而息”的日子。
但那时永兴岛上的生活不是一般的艰苦,缺水缺电,大米、蔬菜乃至淡水都要靠补给船运来,渔民们住的全都是简易的木板房。
不少和他一样出来闯南海的渔民回了老家,符载畴却选择留下。这份坚守,不仅让他见证了三沙设市以来的变化,也让他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来岛上的人越来越多,不用再担心鱼鲜卖不出去。”
符载畴还当选为永兴社区居委会主任,参与谋划岛上渔民更久远的生活。他筹划着成立渔民合作社,既向岛外销售西沙海鲜,也为上岛客人提供餐饮、住宿、购物一条龙服务,大家可以领取工资和参与分红……
在他眼里,三沙已是最美的家乡。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